大班折紙案例《牽牛花》
幼兒基本情況: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些簡單的折紙能力,但對于我們大二班的幼兒來說,還只是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帶領下來完成折紙任務,甚至這樣,都有幼兒不能順利折出一件作品。活動目的以及由來:針對我們班幼兒的情況,我也進行了分析,幼兒能力的強弱,是不是跟老師敢不敢放手有很大關系呢?我總怕他們做不好,總想著,我帶著他們折,他們還折不好呢,要是放手讓他們自己折,那不是更要亂折一氣了嗎?可是總這樣也不行呀!畢竟大班了,再有兩個多月,他們就要上小學了!應該相信他們!因此,這次的活動,我要試一試,和幼兒一起觀察、討論折紙符號的意思,什么樣的符號是“折”?什么樣的符號是“剪”?什么樣是“向前”,什么樣是“向后”!看一看,通過一步步詳實的折紙標記,幼兒能不能折出成功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演示作品
課前我先折好了一朵牽牛花,引起幼兒興趣,幼兒們看了這朵花都覺得很漂亮,特別想學。但我特意強調,老師不打算再向以前一樣,一步步教大家折,而是要看小朋友們誰能學會看折紙符號,自己折出漂亮的花。
分析:
我提出要求后,幼兒們依舊興趣很濃,可以看出幼兒確實很喜歡這朵花,也喜歡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二、和幼兒一起觀察、討論折紙符號,并進行演示。
在一起觀察討論時,幼兒們看得特別仔細,聽得特別認真。虛線表示“折”很好理解,箭頭表示“折的方向”也好理解,但關鍵在于有彎曲現象的箭頭,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幼兒們仍然聽得很認真,很少有人走神兒。
分析:
大班的幼兒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來越長,這樣更有利于幼兒的學習,但關鍵是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三、幼兒動手折紙
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幼兒知道了,虛線表示“折”,實線表示“剪”,箭頭表示“方向”。
他們看著一朵漂亮的牽牛花在老師的手里,在他們的眼前一點點開放,更加激動了,早就躍躍欲試了。接下來,我就給每個小組發紙,發圖例,讓他們自己動手試一試,還告訴他們也可以到前面拆開老師的作品看一看,想一想剛才是怎么折的,小朋友之間也可以討論討論。
就這樣,活動開始了,幼兒們折的折、剪的剪、討論的討論,而我呢,在幼兒們中間,一會兒教教這個,一會兒指導指導那個,忙得不可開膠。也忘記了照相的事,但看著孩子們一朵朵牽牛花開在手中,我也很開心。他們不但折出很多漂亮的花,還用小剪刀剪出了一片片的綠葉子。
四、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們手里拿著自己折的牽牛花和小綠葉,特別的開心。
分析:
從這一點讓我覺得,我們大二班的幼兒,對于折紙的理解能力和手指靈活度都已經發育得比較好,應該相信孩子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去做,只要給他們時間,給他們空間,他們一定能做得很好!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五、給幼兒展示的平臺
當我和他們討論,希望讓他們把一朵朵牽牛花開在我們大二班的窗欄桿上,讓來我們班的老師和小朋友都能看到他們的作品時,他們特別開心,一個個小心地把自己的作品貼在了窗欄桿上,而且一個個小臉兒上都有著特別自豪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