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水教案(通用11篇)
幼兒園水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創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創造樂趣。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提供一些幼兒降雨的材料,如可樂瓶、有孔的瓶蓋、海綿、毛巾等,分別放在筐內。
2、準備幾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活動過程
一、雨從哪里來。
1、集體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2、小朋友想想雨是從哪里來的?(雨是從天上下下來的)
3、如果天上很久都沒下雨,農民伯伯種的莊稼快要枯死了,怎么辦?(告訴幼兒可以實行人工降雨。)
二、引導幼兒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今天小朋友來當一回“降雨師”,你們能用這些材料把水變成雨嗎?
(1)、可樂瓶降雨器:在可樂瓶內灌些水,擰上有孔的瓶蓋,向地上噴射雨。
(2)、海綿雨:將海綿吸飽水,一擠,下雨嘍!
(3)、毛巾雨:將毛巾吸飽水,一擠,下雨嘍!
(4)、小手來降雨:舀一把水灑灑是小雨,捧一手水淋下來是大雨。
2、請幼兒分享自己是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3、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來降雨呢?
三、給花草樹木下場雨。
1、花草樹木渴了,請小朋友為它們下場雨吧。
2、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降雨方式,給花草樹木下場雨。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水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換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如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認識興趣、好問、好學、喜歡操作,樂意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我特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幼兒對水的喜好似乎也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就會在水里玩耍嬉鬧,但往往受到家長、教師的制約,無法盡興的玩水。因此我們會發現在洗手時,幼兒經常會把袖子弄濕,或者洗一次手需要花很長時間,為了徹底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使他們對水有更多的了解。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神奇的水
教案目的:
1、通過探索,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有探索的積極性。
3、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進一步萌發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教案準備:
1、各種沉浮材料:塑料泡沫、回形針、雪花片、瓶蓋、樹葉、橡皮泥人手一份。
2、大記錄表一張、幼兒記錄表人手一份。盛滿水的盆子若干。籃子與幼兒人數相等。布。
教案流程:
一: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
1、出示材料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么呀?(幼兒回答)
2、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么樣呢?并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并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 3、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4、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5、幼兒嘗試,觀察實驗結果,并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6、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
7、教師操作并記錄。
小結:我們知道了有些東西放入水中,它會浮上來,有些東西放入水中它會沉下去的。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水是有浮力的。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如果浮力的重量比物體的重量大,它就會漂浮在水面上。反之,如果物體的重量比浮力大,它就會下沉。
二: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
1、分沉浮材料。
師:現在我們把沉的東西和浮的東西分成兩堆。
2、教師分沉浮材料。
3、幼兒動手操作。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4、探索結果。(幼兒演示自己的發現)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浮在水面上的,很多東西是沉在水底的,那是不是沉的東西一定是沉的,浮的東西一定是浮的呢?我也不知道,那請小朋友回家動動腦筋、再去試試好嗎?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好嗎?
三:查閱資料,了解水的重要性。
1、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通過玩水已經知道了水是有浮力的。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小圖書,請大家找一找、看一看,水還有哪些本領?
2、幼兒分組查資料,互相討論。
3、師幼共同小結。(幼兒先回答教師再小結)
小結:水是生命之源,我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水。水是人們的好幫手,水能滅火,水能發電,水能解渴、洗臉、洗衣服、澆花;水還是大力士呢,水還能載大輪船幫人民運東西。水有那么大的本領,我們應該從小愛護水、保護水資源;平時不浪費水,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好嗎?
4、結束:你們知道水除了資料上的本領之外,還有哪些本領呢?我請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是哥哥姐姐,明天把你們的知道的水的本領再告訴我好嗎?
幼兒園水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以識點數1--5
2.知道事件的前后順序,并能正確排列。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點數卡。幼兒用書《嬉水娃娃》
活動過程:
1.學習點數1---5。
2.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游泳嗎?我們今天看看亮亮小朋友時怎樣游泳的?
3.聽故事《亮亮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亮亮媽媽帶亮亮去游泳館游泳,亮亮特別的喜歡游泳。他們來到了游泳池邊,穿上游泳衣。走到下水的一邊,亮亮“撲通”一聲,跳進了水里面盡情的游起來,他快樂的向一只小鴨子,游著游著亮亮游累了,他從另一邊上了岸準備休息,周圍游泳的人都在說:“你們看亮亮多聽話啊,真是個好孩子”。
4.點數涂色。
教師:聽完故事,請小朋友回憶故事內容來回答問題:游泳之前先要干什么?接下來又要干什么?
引導幼兒用點卡1來表示穿泳衣,用點卡2來表示從一邊下水,用點卡3來表示下水游泳,用點卡4來表示上岸。
5.請小朋友用簡單的言語來表達事情發生的順序,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告訴幼兒,每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按事情的發生順序來做的。
幼兒園水教案 篇4
活動內容
使用蠟筆和水粉顏料作畫
活動目標
1.知道"油水脫色"是用油畫棒,然后用水粉或水彩顏料覆蓋涂色的繪畫方式。
2.感受"油水脫色"畫的.奇妙效果,體驗用不同方式繪畫的樂趣。
3.知道蠟筆也有油的成分。
活動重點難點
了解并使用油水脫色
活動準備
蠟筆、顏料、油、
活動過程
1開場白:問好、紀律組織、引入主題
2.變魔術(用白色蠟筆畫在在白紙上,在畫上顏料形成水油分離的現象)
3.和孩子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引出實驗環節)
4.實驗環節:準備水、油、顏料(發現顏料可以溶于水兒油不可以溶于水)還可將蠟筆加熱讓其滴人水中,更直觀的觀察蠟筆不溶于水。(得出油不溶于水的結論)
5.教師再次示范"油水脫色"并解釋說明。
6.孩子創作,讓孩子自己發揮,孩子自己畫教師不用太多引導。喜歡畫上面都可以。
活動反思
孩子對新的繪畫方式很感興趣,在自己創作這塊還欠缺一些,要加以強化。
幼兒園水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主動的參與觀察和操作活動,發現生活中有的東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現象。
2、敢于用語言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3、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的黃色物體,如黃色皺紋紙,黃色蠟光紙,黃布,黃毛線。
2、一杯清水,二個罐子,每人四個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別帖有黃色物體的標記。
三、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杯清水和兩個罐子,師: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水的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師:這有一杯水和兩個空的罐子,你們看看兩個罐子是不是一樣的?現在老師把杯子里的水同時倒進兩個罐子,等會兒再倒出來,你們看看會發現什么?(老師操作分別將兩個罐子里的水倒回到杯子里。結果一個罐子里的水還是清水,面另一個罐子里的水變成了黃色的)
2、尋找原因
師:咦!這杯水怎么會變成黃色的呢?(幼兒猜測)
師:讓我來告訴你們這個秘密吧,請你們閉上眼睛大聲數一、二、三(當幼兒數到三的同時把罐子的蓋子打開,讓幼兒發現原來里面有一張皺紋紙)
師:有的小朋友說,是紙身上的顏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3、教師示范小實驗:觀察皺紋紙浸在水里會褪色
師:看清楚這張是什么顏色的?現在老師把它放在水里,仔細看,紙有什么變化?師生一邊觀察一邊發現,紙的顏色變掉了,變深了還是變淡了?
師小結:東西放在水里顏色會變淡,這就叫褪色。
師:那么褪掉的顏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變化?
4、幼兒實驗
(1)認識材料
剛才我們知道皺紋紙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師這里還準備了幾樣紅色的東西,看看是什么?下面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體驗一下實驗,把它們放在水里看看會不會褪色?
(2)介紹操作方法每人準備了四個裝有水的杯了,每只杯子上都貼有每樣東西的標記,就是告訴你應該把哪樣東西放進去。
(3)幼兒實驗
教師請若干個幼兒進行操作,把四樣東西分別放進相應的杯子,觀察該物體是否有褪色的現象。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
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結果,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嗎?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5)小結
并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里都會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是不是各種各樣的紙都會褪色呢?讓我們在游戲活動時間再來做實驗,是不是各種布料都會褪色呢?那就要我們小朋友在媽媽洗衣服時仔細看一看,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
幼兒園水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水能解渴,應多喝開水。
2.讓幼兒講述水與人們的密切關系,了解自來水的來源。
3.教育幼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水的作用
2.ppt課件:如果沒有水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活動
1.教師拿著水杯喝水。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喝水嗎?
2.請幼兒拿水杯喝水。
提問:喝完水有什么感覺?我們喝的是什么水?
二、了解自來水的來源。
1.我們喝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出示自來水凈水過程圖片,向幼兒介紹自來水的凈水過程
2.江河里的水我們能直接取出來飲用嗎?
江河里的水不清潔,不能直接飲用,
自來水廠把江河里的水抽上來進行加工、凈化、消毒,變成自來水,
通過自來水管道輸送到各個地方,我們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就會嘩嘩地流出來。”
三、水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1.ppt課件:水的作用
了解水對人們的作用
2.ppt課件:如果沒有水
我們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飯,沒有了水,
我們就沒有水喝,就會口渴,沒有了水我么就不能生活。
3.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
(1)教育幼兒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不要隨便把水浪費掉。
(2)水的用處那么多,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讓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提示幼兒講出:
我們洗手時不要把水龍頭開得太大,看到水龍頭滴水應馬上關起來……)
四、活動結束
1.教育幼兒多喝開水。
2.水對人體有好處,對人們也有很多用處,所以,水是我們的好朋友,
我們要節約用水,好好保護水資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么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么。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后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么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么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里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里面是什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并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里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么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為什么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幼兒園水教案 篇7
目標:
1.嘗試聽音樂發揮想像和發明,用不同的繪畫形式表示水的不同動態。
2.持續學習漸變的涂色方法。
預備:
1.錄有溪水聲、雷雨聲、海浪聲等有關水聲的輕音樂,錄音機。
2.表示水的動態的圖片若干。
3.不同深淺的藍色、綠色蠟筆,畫好框的.卡紙,餐巾紙。
過程:
一、導入
前些天我們聽了下雨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聽聽水發出來的其他聲音,看看水的圖畫,然后畫畫水的故事。
二、想像
1.幼兒聽第一段音樂(小溪水和河水流動的聲音),感受音樂旋律的變更,用各種動作加以模擬表示。
2.幼兒聽第二段音樂(雷陣雨聲),并用各種動作加以模擬表示。
3.(出示海浪、河流、瀑布、山泉等圖片貼在活動室四面。)這里有許多水的圖片,看看是什么?
三、創作
1.幼兒邊聽音樂邊大膽作畫,表示水的不同存在狀態。教師進行指導,建議幼兒采取漸變涂色的方法,畫完后用餐巾紙擦拭,以更好地表示水的動態。
2.展示幼兒的作品,并一同為作品命名。
反思:
春夏季相交時期總是雨水不斷,雨水不僅滋潤了幼兒園里的小花小草,也激發了孩子們“嬉雨”的心愿。孩子們打起小傘,穿上雨衣。漫步雨中,發現雨中的世界如此奇妙。因此,許多有關雨的體驗活動和探究活動拉開了序幕。
幼兒園水教案 篇8
我國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我不是聰明人,但卻十分喜歡水。
有一首寫水的詩歌,也不知從哪兒抄來的,早已背得精熟,還常常用來自勉:“穿山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溪間焉能留得住/終向大海作波濤。”
水是有靈氣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的精神是可貴的,當我萎靡不振的時候,郁郁寡歡的時候,自我陶醉的時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辭勞”的氣魄,“到底方知出處高”的追求,“溪間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終向大海作波濤”的執著,都給我以鼓舞和鞭策,那“丁丁冬冬”的水聲,催我自省,催我開拓。
我喜歡水的安分隨時。你無論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適應:放在盆里,變作盆形;放在碗里,變作碗狀;放在長江大河,便能奔騰咆哮;裝進試管燒杯,也能安穩閑靜。水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發展能力,發展能力就是創造能力。人不也是如此嗎?首先是生存和適應,然后才是發展和創造。試想,那種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進能退、能苦能樂的人,不就是具備這諸多能力嗎?人在世上煉,猶如刀在石上磨,沒有安分隨時的處世本領,還真不好做人。
我喜歡水的隨機應變。在不同的情況下,水會有不同的變化,這本領,頗為人稱道。我們平常看到的水,是液體的、流動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會凝結成冰,宏偉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壯美形象;遇到天氣炎熱,它又可以變為升騰的水蒸氣,由地面飛到山頂,飛上無盡的蒼穹,變成云,變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時候它又借助太陽的眼睛,在天上凌空架起七彩的虹橋,誘發人們豐富的想像;有時又會在海上湖面,憑空變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樓。水的這般神奇的變化,是令人羨慕和神往的。人當然不會像水那樣一忽兒流動,一忽兒矗立,一忽兒飄曳,但人的變化還少嗎?想到人的那種對外多側面的變化,不也是奧妙無窮嗎?兩面三刀者有之;陽奉陰違者有之;當面是人,背后是鬼者有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里不也是要扮演多種角色嗎?水萬變不離其宗,人也萬變不離其宗才好,人總是人嘛!
我喜歡水的不甘寂寞。水往洼處流,這是水有目標的運動,它總是朝那一個目標流啊流,永不休止,永不歇腳。在運動中決不寂寞,永遠歌唱。一時寂寞,它便死亡,一潭死水便是。你聽,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騰呼嘯著歌唱;水在山洞滴答滴答地歌唱······水歌唱著生存,歌唱著生活。水的可貴就在于它不甘寂寞,不甘寂寞便不會寂寞,不甘寂寞也才會有快樂和幸福。是的,薩特是說過人生就是痛苦,但痛苦是幸福的源泉,這源泉的開鑿,需要不甘寂寞。
但我更喜歡的是水柔能克剛的精神,這一精神是水的魂。對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經》里這樣闡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可謂鞭辟入里之論。水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柔情若水,感情柔到像水一樣就到了極限了。但沖擊堅強的東西沒有能勝過水的,大海邊的礁石,可謂堅強無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
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后來又掛了相印算不算柔能克剛?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后戰勝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剛?而生活里邊又有多少柔能克剛的例子!柳枝條是柔弱纖細的,在疾風暴雨中完好無損算不算柔能克剛?在自然界,新生事物總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總是充滿生機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則。人法自然,就是“守柔”,守柔若強。
1、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在文中“言”的“志”是什么?(4分)
2、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分別有什么作用?(4分)
3、品味語言。(4分)
①“人在世上煉,猶如刀在石上磨。”把“煉”換成“活”行嗎?請說明理由。
②“大海邊的礁石……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把“咬”字換成“沖”行嗎?請說明理由。
4、根據文中例句各仿寫一句話,要求上下文句式一致,表達同樣的主題。(4分)
①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后戰勝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剛?
②柳枝條是柔弱纖細的,在疾風暴雨中完好無損算不算柔能克剛?
【答案】
1.做人應該具有安分隨時、隨機應變、不甘寂寞、柔能克剛的精神。
評分:每個要點1分,共4分。
2.運用排比贊美水不甘寂寞的精神,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運用擬人將水的各種聲音寫得美妙動人。
評分:修辭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共4分。
3.①不行。“煉”是比喻用法,形象地寫出人是在挫折和磨難中成長起來的;“活”是一般性表達,沒有這些豐富的含義。
②不行。“咬”是比擬用法,形象地表現出浪花看似柔弱卻力量強大的特點;“沖”是一般性描述,沒有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只答出“行”或“不行”不給分。答“行”解釋合理,酌情給分。
4.①示例一:王昭君遠嫁匈奴,用善良和柔情換取了邊疆的長期和平算不算柔能克剛?
示例二:三國時的劉備動不動痛哭流淚,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算不算柔能克剛?
②示例一:水滴是微不足道的,但天長日久卻將巖石滴穿算不算柔能克剛?
示例二:蚯蚓是細小柔弱的,卻能在地下穿越堅硬的泥土算不算柔能克剛?
評分:每句2分。句式一致1分,表達主題相同1分。
幼兒園水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和同伴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樂趣。
2、能運用工具搬運水,感知水具有流動性、水會占據空間但沒有固定形態等特點。
3、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水盆(裝上約2/3盆的水)、大水桶、沒底沒蓋或扎有許多洞的礦水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蓋、布質疏松的小布袋、各種扎有大小洞的小包裝袋、海綿。
(2)皮筋、剪刀、膠布、毛巾、拖把,記錄表,不同形狀、大小的杯子和瓶子,水管,塑料布等。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雙手抓不住,用嘴存得住。煮飯和洗衣,都要請它來。"(謎底:水)
2、出示各種盛水工具,引發幼兒猜想。
師:我們用手抓不住水,如果想把大水盆里的水運到大水桶里,有什么辦法呢?"
(1)兩兩交流:我有什么好辦法?
(2)教師出示各種盛水工具。
師:"這些工具哪些能幫助我們把大水盆里的水運到大水桶里?"
3、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師:"用這些工具來運水,看哪組想出來的方法最多,運水最快?"
(1)提出活動要求一桌一組玩運水游戲,與他人合作,不爭搶工具。
小心不要把水撒到身上。
實驗完工具要放在規定的位置,用毛巾把桌子擦干凈。
聽到音樂結束實驗。
(2)幼兒實驗。
引導幼兒記錄本組所用的運水方法。
4、交流討論
(1)請各組派代表介紹運水方法。
(2)提出質疑并討論:為什么有的組運水的速度比較慢?
(3)教師小結:水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運水的工具有洞,運水的時候水會從洞里流出來。
5、引發問題,拓展幼兒探究師:"可以怎樣改造這些漏水的工具,使我們在運水的時候不把水灑在地上?"
(1)小組討論:可以怎樣解決漏水問題?
(2)小組改造漏水的工具
(3)開展運水比賽,教師重點觀察每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效果。
(4)交流分享:你們組是怎樣解決漏水問題的?
(5)教師小結:運水時要選用沒有洞或縫隙的工具,或者將洞或縫隙堵住,水就不會流出來了;不要裝得太滿,否則容易將水灑出來;有適合運水工具和辦法,要耐心細致地去完成,才能把事情做好。
活動反思:
通過讓孩子們猜測、嘗試來驗證哪些東西能夠搬水,哪些東西不能搬水,目標的達成比較好。在活動中孩子們能夠邊玩邊思考,在玩水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逐一嘗試,慢慢找到自己的答案。充分體現幼兒為主體地位,使幼兒在玩的同時了解一些科學現象,掌握一些知識技能。
幼兒園水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思路】:
《綱要》中提出,關于開展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接觸體驗、表達感受和交流過程中知道探索的樂趣。水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了,它無處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對水更是喜愛,又恰好遇上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歡的"水"設計了這個活動。利用感官教學、直觀教學、實踐體驗、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系統地認識了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
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幼兒園水教案 篇11
科學意圖:
生活充滿著許多誘人的奧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們總是喜歡提出各種問題或是親手撥弄一下探個究竟。所以生活是幼兒學科學的最好課堂和材料,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
材料準備:
一根長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實驗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長吸管大約三分之一處剪個口子,使它幾乎斷開,但還要連著一點;
3、使吸管在切開處彎曲,將吸管較長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處于水面上,使勁向吸管吹氣就會聽見聲音,調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聲音又會發生變化。
科學小知識:
當我們向吸管中吹氣的時候就會產生一股噴出的氣流。這股橫向的氣流通過較長段吸管口部的時候,引起吸管中氣柱的振動,于是產生了一個微弱但穩定的聲音。當較長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時,振動的空氣柱縮短了,從而產生了一個較高調的聲音,吸管上升,空氣柱加長,便產生了一個低調的聲音。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必須是符合科學的,不像語言活動、音樂活動,可以夸大,大膽想象,它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幼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對孩子們的求異行為應加以鼓勵,而不是橫加指責;盡量不作過多的限制,以免幼兒怕犯錯誤而產生恐懼心理;注意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