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
今天聽了班級里實習老師的一堂美術課,簡單記錄一些老師課堂上的一些對話,覺得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提問不是很恰當。師:小朋友這是什么?
幼:螃蟹
師:你們想畫嗎?
幼:想
師:你們喜歡這只螃蟹嗎?
幼:喜歡
師:你們知道怎么畫螃蟹嗎?
幼:不知道
師:你喜歡什么線?
幼:折線、圓圈、波浪線、方形……
這是教學活動開始的一段對話,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老師雖然提了很多問題,但是有幾個是無效提問,這樣的提問和應答使教學活動顯得低效而無趣。事后對這位老師進行了交流,并給了她提了幾個建議:
提問要切中要害,避免無效提問。如上述“你們想畫嗎?”“你們喜歡這只螃蟹嗎?”這些提問屬于無效提問,應盡量避免。因為這些問題是不需要幼兒經過思考的,所以是無效提問。老師在課堂上要盡量避免這些無效提問,多提一些有效提問,這樣才能引發幼兒思考。
提問要有明確指向性。如“你喜歡什么線?”這個問題的初衷是讓幼兒說一說螃蟹的身上有哪些線條,老師不應該這樣提問,這樣提問會誤導幼兒,重點不是讓幼兒觀察螃蟹身上的線條。老師給這樣提問“螃蟹身上有些什么線,哪些線是你以前沒有畫過的?”這樣的提問既讓幼兒仔細觀察螃蟹身上的線,又能發現今天所要學習的新的線,這樣的提問指向性就比較明確。
提問后教師要對幼兒的回答給予積極回應。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不要置之不理或簡單回應“好”、“是”之類的話,更加不要重復幼兒的回答。應該根據幼兒的回答做出不同的回應,如果幼兒回答接近預設目標,老師應給予贊賞、歸納提升;若幼兒的回答偏離了預設目標,教師可以提一些輔助問題,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使其接近預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