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周邊資源探究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利用周邊材料,豐富區域活動內容。
俗話說的好“心靈手巧”,經常動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發展。為此,我們有意識的在各類區角中投入豐富的操作材料,給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機會。比如說在科學區中的“制作樂器”,我們收集了一些飲料瓶,在準備一些面霜的盒子,里面裝各種黃豆、米、赤豆、泡沫、報紙、石子等材料,讓幼兒動作做樂器,體驗成功操作的快感,并知道哪些東西發出的聲音好聽。又如在生活區我們準備了一些堅果如瓜子、花生、開心果、野山核桃等,讓幼兒動手去剝一剝,準備一個小榔頭去敲一敲,活動結束后并讓幼兒品嘗成果,同時將瓜子殼、花生殼、開心果殼等投入讓美術區域中,讓幼兒去裝飾花朵、房子等。充分的利用了周邊的資源。在角色游戲中,我們又準備了一些常見的瓜果、蔬菜,讓幼兒在娃娃家里真正體驗到做家務的樂趣。同時又認識了一些常見瓜果、蔬菜的名稱。在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主動學習、探索的欲望又逐漸增強,還學著互相幫助和自己解決問題。活動時愛動腦筋了。
3、利用周邊材料,豐富體育器材。
我們幼兒園是江蘇省的綠色幼兒園,在我們幼兒園里到處可見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制作的體育器材。這些材料中有的是家長動手制作的,有的則是我們孩子自己制作,如用報紙制作的毽子、飛機、報紙球,沙包、樹樁等等。幼兒對自己制作的體育器材特別感興趣,活動中玩的興趣也很濃厚。既豐富了體育玩具,又豐富了戶外活動,真是一舉兩得。
4、利用周邊材料,開展豐富的種植活動。
為了讓幼兒能親自體驗種植的樂趣,我們還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種植活動,從中培養了興趣又鍛煉了動手能力。我們特地在幼兒園內開辟了一塊綠地。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種植了許多植物,有青菜、絲瓜、小麥等等。孩子們對種植非常感興趣,每次都興致勃勃地。每天一來孩子們都要去看看我們的種植角去看一看,有時他們會主動地去澆水、拔草。當種子發芽了,長出嫩芽了,他們就會高興地跳起來:“種子發芽了,種子發芽了。”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嘗試學習記錄,他們不會用文字表述,就想出用圖畫來表述,雖然圖畫得不怎么好,但是孩子們自己看得懂:“這是種子發芽,這是長出新葉子,這是開花,這是結果……”當自己的種子長大了,他們都會自豪地對別人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為了讓幼兒有更多的動手機會,我們還特意同附近的孩子家長聯系,每逢種植植物時通知我們,好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參加種植活動。我們還定期組織幼兒去照顧、去觀察。在家長們的支持、配合下,孩子們的知識豐富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同時也加深了對植物的了解。
三、家園共育,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1、提高家長意識,促進幼兒動手操作的發展
我們農村的家長注重結果遠比注重過程要來的重要,每天只會關注孩子今天什么東西會了,什么東西不會。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動手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改變家長的觀念,首先我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如校信通、家長會等向家長宣傳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其次我們會請家長觀摩孩子的活動,讓家長通過孩子的活動進而了解動手操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向家長公開半日活動中,利用區域材料向家長展示孩子的操作能力,從而讓家長發覺孩子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的經驗與能力。只有家長的意識有了提高,那我們的孩子在動手操作上才會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