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活動《看得見的情緒》反思
如今老師家長都比較偏重幼兒的智力培養,對幼兒在情緒情感方面上重視得不夠。在平日里我也經常發現有些孩子在游戲或者學習活動中出現情緒失控,他們不能夠及時做好自我調節。由于孩子們在不同情緒之間的調節機會也較少,因此我設計了心理健康活動“看得見的情緒”,讓幼兒初步學會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以游戲“搶墊子”導入,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輸贏帶來的失落和快樂。這個游戲是平日里孩子們很喜歡的游戲,因此在玩的過程中非常興奮,一個活動氣氛帶動起來了。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部分,為了讓幼兒感受情緒的抽象,在游戲"變臉"環節中,我選用了操作性強的"表情臉譜"通過讓孩子們隨著不同臉譜的出示作出相應的表情,感受不同表情帶給自己的不同情緒,從而來幫助將“表情臉譜”分成良好情緒和不良情緒兩大類。幼兒在學做表情的時候也很明顯地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在自己的感覺中去體會良好情緒與不良情緒的帶給人的不同心情。我提供的表情臉譜并不局限于“喜、怒、哀、懼”。孩子的情感經驗里肯定不止表情,所以我增加了一些表情,如“酷、驚喜、憂愁”等,讓幼兒感受更多的表情帶來的不同情緒。然后通過觀看一些幼兒生活照,真正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很容易辨別不同表情帶給人的不同情緒。真真切切感受"情緒"對我們身體的影響,進一步感知情緒和健康之間的關系,并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的方法,讓自己始終保持一個好的心情。最后以“心情樹”結束活動,讓孩子互相分享彼此的好心情,互相分擔彼此的壞心情。 在整個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看圖片的環節出示的圖片過多,幼兒有些疲倦。圖片事件特征過于明顯,限制了幼兒的猜想,可以適當去掉一些圖片。活動中說教相對較多,孩子說的機會還需增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