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色的花》教研觀摩課反思言活動
一、內容簡介 “彩虹色的花”由衷地愿意跟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她很熱情地幫助路過她身邊有困難的小動物們,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一片片地給了小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刺猬……,小動物們心滿意足地走了,彩虹色的花也分享著他們的快樂。二、活動目標 幫助每一個小動物都有一個溫馨的小故事。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愛聽故事、講故事,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1、大膽猜測故事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嘗試進行故事仿編;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樂于幫助別人和別人分享快樂的情感。三、重難點的解決 重點是分組理解故事,嘗試進行仿編,難點在于猜測蜥蜴和花的故事和對話。 為了解決重難點,教育活動一開始,我引導幼兒和彩虹色的花及太陽打招呼,讓每名幼兒都張口說話,進行了一個語言表達的預熱;之后,每一個環節都為重難點做著鋪墊,以花和螞蟻的故事為例,利用白板插入的故事錄音,請幼兒熟悉故事的內容和模式。經過回憶、猜想和分角色對話活動,為幼兒構想蜥蜴和花的故事做好了準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蜥蜴的變化,猜測原因,創編對話,比較順利的完成了。 有了前面兩個故事的經驗基礎,幼兒再進行看圖仿編故事,就有了依照,解決仿編這一重點的另一途徑就是明確仿編要求:(故事中要有的內容,圖片上有誰,遇到了什么困難,彩虹色的花是怎么幫助它的,他們之間說了什么話)四、優點1、以兒歌導入,認識彩虹色的花有新意2、環節緊湊,每一環節很好地為解決重難點服務。3、幼兒興趣高,較好地進入情境,常規良好。4、集體舞,符合主題,動靜交替。5、白板中插入故事錄音、對話等生動。6、隨機教育:幼兒在用詞不準確是及時糾正、及時表揚。五、不足1、活動開始前忘了打開白板工具,致使課上使用白板過程中,出現不暢,有時只能借助鼠標。2、分享故事環節,當幼兒兩組一起上場時,我請其中一組先下去了,如果出現問題,請幼兒自己解決,就更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更尊重幼兒的自主需要了。3、講故事環節沒有“彩虹色的花”道具。4、安排討論圍坐有些擠。 這節教研觀摩課孩子們表現很好,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整體感覺很溫馨,參與度高,幼兒興趣高,常規好,環節流暢,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強。 幼兒能有這樣的表現,應該歸功于平時各種良好常規的培養。 良好的傾聽習慣:從一接班開始,三位老師要求一致,“誰說話看誰”、“誰說話看誰”。這兩句話適用于老師說話,更適應于幼兒發言,必須做到,不是強制的控制,而是讓幼兒從內心明白認真聽別人說話的重要性,發自內心地覺得應該尊重發言的人,而做出認真傾聽的舉動。 大膽當眾發言的習慣,從一接班開始,要為幼兒每天留出當眾表現自己的時間段,雷打不動。比如午飯前的安靜活動時間,當然這一活動也要逐漸形成較為固定的常規。例如:上臺之后站臺中,首先作自我介紹和節目介紹,結束要鞠躬說謝謝大家,小朋友們熱烈鼓掌之后舉手,由剛演完節目的小朋友選下一個人,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做基礎,孩子們的當眾發言技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堅持較長一段時間后,會給人想不到的驚喜。 表揚自己,鼓勵別人的習慣:幼兒在有進步時老師要引導幼兒,為自己拍拍手,說一句:“我最棒!”為他人拍拍手說一句:“你最棒!”在互相鼓勵中共同進步。 合理簡捷的課堂常規的培養:例如倒數記秒后,幼兒開始結束當前活動,安靜地調整座位、坐姿;例如分組圍圈坐常規,安靜、快速、整齊、圓圈。感覺這樣的常規死板、生硬、難以做到嗎?只要講求方法,孩子們是不會感覺枯燥無趣的。我們是用玩游戲的方法養成了這個常規,過程十分有趣。幼兒興趣特別高漲,因為特別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方法略…… 良好的合作習慣,平時多提供幼兒之間的合作機會,最好的方法是用合作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幼兒合作的習慣。幼兒必須與別人才能完成游戲,分享到合作的習慣。幼兒必須與別人合作才能完成游戲,分享到快了。例如:合作拍手游戲,合作換椅子游戲,“小老鼠串門”的游戲,通過玩合作游戲,更多地使幼兒感受到和別人接觸共同協作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