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色的花》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彩虹色的花》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厚重的紋理,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它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早春的一天,雪還沒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開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終于能見到太陽了,她十分高興,由衷地愿意跟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每次路過她身旁的都是一些善良可愛的小家伙,彩虹色的花總是很熱情地幫助它們,很慷慨地把她的花瓣一片一片地給了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刺猬……小家伙們每次都心滿意足地走了,彩虹色的花也分享著它們的快樂。
隨著季節的變換,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掩蓋在白茫茫的雪地下。雖然她離開了現世,卻給大家留下了一片溫情。冬去春來,彩虹色的花又回來了,又見到太陽……生命可以輪回,樂于助人的精神則永存其中,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意味。
二、教學目標
1、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2、通過教師大聲讀,學生動情讀、參與演,讓學生感知故事。
3、結合故事情節,感悟“施比受更快樂”的意義。
4、通過畫一畫彩虹花、寫一寫彩虹花與小動物之間的故事,讓學生續編故事《第二朵彩虹花》,體驗如何去幫助別人。(課后做)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閱讀《彩虹色的花》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指導,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展開想象,開啟心靈。
難點:引導孩子從繪本的圖畫和文字中讀出更多的內容,從閱讀中學會思考和領悟,明白“施比受更快樂”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師:繪本《彩虹色的花》、課件、彩虹花。
五、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讀兒歌 《小種子》小種子一粒小種子,睡在泥土里,春風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陽公公叫醒它:春來了!春來了!小小種子伸伸腰,
呀!變成一棵綠芽芽。
一、激趣導入:(意圖:營造輕松氛圍,引孩子走近繪本)
t:孩子們,你們喜歡看書么?平時都喜歡看些什么書(生談自己喜歡的書)
t:看來我們二三班的孩子都是小書蟲呢!
t:今天也有一條小書蟲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它喜歡的小詩,讀讀吧!
小種子慢慢長大了,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的小主人公,彩虹花(出示封面)瞧,這就是她。誰能說說你看到的彩虹花是怎樣的?(六片彩虹色的花瓣組成,跟彩虹的顏色多像。
t:小書蟲告訴我們要讀一本書,首先要看封面,因為封面上不僅有圖片,還有書名,一起讀《彩虹色的花》抬頭看老師把她寫在黑板上
除了這幅美麗的圖畫外,你還能從文字上發現什么?
某某圖,指的是這本書的圖是(麥克 格雷涅茨)畫的,那這個文 ,說的是文字是(細野綾子)寫的,這兩個都是外國人,所以我們看不懂她們的字,就需要有人翻譯成中文,所以這個譯指翻譯的人是(蒲蒲蘭繪本館)
二、觀察封面,認識作者。
細心的小朋友還會這本書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個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好看的圖畫書,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這一本!
2、小書蟲提醒我們,看完封面還要記得往下翻,看看故事的扉頁,也就是故事的第一頁,這上面會告訴我們很多信息,瞧,這上面除了再次向我們介紹了這本書的作者,還讓我們看到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生長在黑黑的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