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設計》有感
4月11日我去教師進修學校聽了一次幼教講座,主講教師是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的魏老師,主講內容為《在活動中共同成長——幼兒園一日活動的設計思考》。 我很認真地聽了講座,把很有借鑒意義的話記錄了下來,記錄舉例: 1、幼兒的活動應室內外結合,動靜交替,穩定而靈活,室內外自由自主玩,需不少于2小時。 2、一日生活的所有環節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不是為了任務。 3、“常規”應“互惠”,讓幼兒感到方便,培養幼兒責任意識,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4、“環境”應成為幼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5、教育智慧源于對幼兒的理解和包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等、不強制、不壓制。 我很喜歡“教育智慧源于對幼兒的理解和包容”,也經常提醒自己“注意平等,不強制、不壓制幼兒”。我在工作中十分重視為幼兒創造寬松支持的環境氛圍,從心理和行為上給與充分鼓勵,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幼兒逐步建立自信心。 在具體工作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堅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欣賞孩子的進步,放大孩子的優點,讓幼兒知道自己能行,明白自己有些方面很棒!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對于做事情缺乏自信的孩子,老師可以發現、挖掘他的長處進行表揚、鼓勵,讓其對自己有更多正面的認識,相信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能行,明白自己有些方面很棒!逐漸自信起來。 二、關注幼兒的心理體驗,及時給予具體的有指向性和導向性的激勵評價。 幼兒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的評價,來建立自我認識和自信。教師要在幼兒對自己沒有全面的認識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和不自信時給幼兒以引導,使幼兒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特點,幫他們樹立信心。 三、關注過程,善于捕捉幼兒情緒、情感變化,不把內向的幼兒忽略。 在一日生活中,“教師對幼兒的一個微笑,一個稱贊的動作,一聲夸獎的語言都是情感的交流,都會給幼兒愉悅的體驗”,這一點對于內向的幼兒更為重要。外向的幼兒會迫不及待地和老師“要”表揚,對于內向的幼兒呢?善于捕捉幼兒情緒、情感變化的教師,不要把他們忽略了啊。 四、發揮幼兒教師聰慧靈敏的奇思妙想,幫助陷入困境的幼兒走出陰霾,轉而看到希望,燃起自信。其實在美術活動中,會出現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把作品弄壞了、沒做好、或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老師要引導孩子想出辦法,對不滿意或沒做好的作品進行改造,幫助幼兒看到希望,找到成功和自信。 五、發揮同伴認可和接納的力量,使幼兒獲得更多同感和共鳴,體驗到自我價值,樹立信心,感到“我能行”。幼兒通過教師和同伴評價來認識、肯定自我。這種幼兒之間的評價,具有“身臨其境”性,能帶來更多的同感和共鳴。因為他們在某方面都有著相似、相同的經歷和體驗,幼兒能獲得比較有真實感覺的欣賞與贊美。 相比魏老師所講的,我所做的還相差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