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等等我
作為一位小班的老師,我們就是鼓勵孩子要自己獨立吃飯,樣樣都吃不挑食,并且養(yǎng)成一定的衛(wèi)生習慣。同時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以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幫助孩子從小養(yǎng)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小語是一位挑食的幼兒,而且在進餐時喜歡東張西望、發(fā)愣。再加上是新生,因此每次的就餐成了老大難。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在與小語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小語家是不吃的干糧之類的食物,也正是他們家長不吃的,家中更是不買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小語形成了挑食的習慣。
針對小語的情況,我們分析原因,結(jié)合孩子自身特點(喜歡玩游戲、得五角星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時間寬裕法
小語是新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較弱,所以動作較慢。往往其他幼兒在吃點心時,
小語還在喝水。這樣小朋友要出去玩時,她沒有吃完點心心里一急,就會出現(xiàn)嘔吐、故意將點心掉到地上情況。因此,起床時我們先給小語穿衣,讓她先吃點心。讓她在就餐時間上相對寬裕一些。
2、座位安排法。
以前,為了老師便于管理,我們通常都回把偏食的吃的特別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
子上,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現(xiàn)在,我改變了方法,把他們安排在吃的很能干的孩子一起,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的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的快,吃的香了。
3、 逐漸加量法。
對于一些孩子從小就不吃的某中食物,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對于這這種情況幼兒我采用了“逐漸加量”的方法。剛開始時,給的少一些,以后逐漸增加,讓他們慢慢的適應。
4、物質(zhì)鼓勵法。
對偏食的幼兒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并發(fā)給他們一顆五角星、小貼畫、小卡片等,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5、家園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磨練,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來鞏固孩子們的進餐常規(guī)。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例如在吃飯前,可引導孩子關(guān)注一下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須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fā)孩子玩的因素,并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當孩子把飯粒灑落在桌面上時,父母應引導孩子將它們撿起,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約糧食的習慣。其次作為挑食兒童的家長,自己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孩子的習性是否是延續(xù)自己。在飲食的安排上盡量做到合理搭配,讓孩子嘗試多種食物。
在家園的有效合作促進下,孩子的進餐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也深知,一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把這項工作更深入地開展下去,為幼兒發(fā)展打好最堅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