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關注細微,隨機教育
今天下午吃完水果自由游戲的時候,我們班的孫小朋友拿出一個吹泡泡的玩具,班里頓時像炸開了鍋,孩子們都要玩,孫一看這么多人都要玩,也不知道給誰玩,她就非常為難,也不肯把玩具給大家,別的孩子就開始搶,在搶的時候,王小朋友把那瓶泡泡水打翻了,孫看著泡泡水全都打翻在地上,急得哇哇地哭了起來,李小朋友見狀就跑過來告狀。
我見狀,拾起剛剛打翻的泡泡水瓶子,安撫孫,“沒關系,孫,孫老師有辦法為你再做一瓶!”孫半信半疑,其他孩子也驚疑地望著我,“好吧,孫老師先來查查資料,看看泡泡水怎么做的!”我說完就去打開電腦查找資料,不一會兒我便胸有成竹了。我告訴了孩子們制作泡泡水的辦法,請一個小朋友為我去食堂取來了幾勺白糖,又找來了洗潔精,然后,孩子們就在靜靜地等待我為他們制作神奇地泡泡水。
按照比例,我試了幾次。終于泡泡龍做成了。孩子們興奮地為我鼓掌:“孫老師你真棒!”“小朋友,你看,只要我們多開動腦筋,多學習知識,就有辦法解決難題哦!”我略微得意地對孩子們說著。接著,我把瓶子遞給了孫,她果然破涕為笑,為了防止別人在搶,我就宣布說:“現在老師讓孫來吹,其他小朋友就來踩泡泡”。此時,秩序開始好了起來,當玩到一半時候,馬也要吹,他就跑去跟孫說:“孫,給我玩一會兒吧!”孫說:“等一下,我玩夠了再給你玩”。張說:“孫,我把我的玩具給你玩,你跟我換吧!好不好?”孫就猶豫了一下終于點頭答應了,張就跟其他小朋友高興地玩了起來,孫也快樂的玩著張玩具。
從孫小朋友玩泡泡水開始,到孩子們都想玩打翻泡泡水,接著我幫孩子們制作泡泡水,到最后孩子們相互交往、交換玩具玩,整個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在隨機教育的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同時也可以看到孩子們在這個事件中,獲得的收獲。
1、融入幼兒,幫助幼兒解決困難。
一瓶泡泡水,對于孩子們來說真的是難以滿足他們大家的需求的,所以就出現了今天突發的狀況,孩子們爭搶著玩打翻了泡泡水。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想我不應該去制止孩子們的想玩的這種興趣。看著他們沮喪和驚慌的表情,我就想到為他們來制作泡泡水,但是我和孩子們其實都沒有經驗。于是,我便想到了查找資料的辦法,和孩子們講述了電腦上記錄的制作流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高,他們對我的建議很好奇,也全力配合我做實驗。
2、穿針引線,滿足幼兒交往需要。
在隨機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老師還要善于引導孩子學會與朋友交往。在案例中,我通過一些語言指導,來引導幼兒去關注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探究與同伴的一些交往的不同方式,激發了孩子們交往的欲望和能力。這個換玩具的小小舉動在我們成人看來是很不起眼的,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社會交際上比較成功的一步。我覺得讓孩子自由發展一件好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成人不一定要一步步教會他們怎么做,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到自己的目的,成人只要充當一個輔助的角色,在必要時做出正確的指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