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相信孩子
成人往往總覺得孩子還小,能力差,正是需要教育、需要管束的時候,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或許要待他們長大成人的那一天吧。 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許多感觸,印象較深的,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小a的故事讓我深有體會。 小a病了一周沒有來上幼兒園,今天他終于來了。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他顯得嫩生起來,說話的聲音也小了,操也不敢做了,連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小a的媽媽早晨對我說,他病了之后,整個狀態(tài)還沒有恢復過來。我心里怪難受的。中午餐后,我決定請小a為大家分發(fā)面巾紙。小家伙樂顛顛地行動起來。有孩子說里面有兩張呢,要節(jié)約用紙。我想兩個人發(fā)或許會更快些,于是請劉滋一起幫忙發(fā)。根據(jù)小a以前的個性,凡事都要占先的,今天有個人與他一起做事,也不知結果怎樣。我沒有提醒他們該怎樣分工合作,暗暗擔心倆小孩因為分工不明確可能會起爭執(zhí)。事情出人意料,他們做得倒也井井有條。小a將整張面巾紙遞給劉滋,劉滋再將緊貼的兩張分開,依次分到兩位小朋友手中。原以為小a會亟不可待地自個分,事實并非如此,他與劉滋配合默契,一個拿,一個分,合作愉快。小家伙端著面巾紙盒,沒有了常見的急性子,總是等劉滋分完兩張,再遞給新的。站在一旁,我不覺感慨,看來我小看他們了。他們已經(jīng)能自主地將一件事情細化成幾個部分,再分工合作完成了。如果我們?yōu)樗麄兲峁└嗟暮献鳈C會,孩子的能力也許會更加超乎我們的想像吧。 生活中,我們是否為了孩子能力的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呢?抑或是因為不信任他們而剝奪了許多次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不放心孩子做這個,不放心孩子做那個,也許是導致孩子能力較弱的直接原因吧。就像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會與人相處,事實是沒有讓他到人群中,他又怎能與人相處呢? 如果今天倆孩子因為完成任務時意見不統(tǒng)一而發(fā)生了爭執(zhí),會成為一個我向他們提出分工合作的教育契機。然而我看見他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倒覺得自己的觀念要更新了。 孩子正在悄悄成長著。成人之所以會訝異,缺乏的不僅僅是觀察和聆聽,缺乏最多的或許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