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教學隨筆18篇
語文教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修成文化素養高深的大成者,才能造就學識寬厚的大智者,才能帶領學生從語文學習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才能從平庸走向杰出,從一般走向卓越。
4、教學技能方面
觀看了優秀課例的錄像,并現場聽了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的課堂教學和座談講話,閱讀了眾多老師的文章,參與了在線研討,我較深入地了解了教學中的“品詞、品句、品讀”的重要性,深刻地感受到品詞品句、邏輯引讀的顯著效果和語文魅力。我還進行了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我想,這些對提高我的教學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5、科研能力方面
科研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問題是教師是否是以科研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探討、總結和創新。我們應該從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路開始,把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學理論串起來,那就是一條美麗的項鏈。因此,作為我們青年教師來說,應該立足于平常每一節課教學與研究,勤寫教后反思或隨筆,大膽進行對課題的探討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三、我的打算
我將繼續深入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不斷學習,不斷閱讀,不斷反思,把所學的知識融貫到教學工作中,努力探索適合自己、有效促使學生發展提高的教學方法。在校本研修和網絡跟蹤學習中,我要自覺地完成各項作業,努力充、實自己,認真做好準備,以迎接明年的考核。我要盡己所能地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輻射作用,在本學年度內,至少在本校內(爭取在全學區、全鎮或縣里)舉行2—3次專題講座,上2—3節研究課,把我的所學所獲與老師們交流、分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我校老師、班級參加“誦讀經典詩文,培養雙文素養”的子課題研究。
下面就幾點感觸頗深的體會向大家匯報交流。
第一、關于課改的認識:
一、反思課改
專家分析:從教學現狀來看,僅就閱讀課而言,雖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課堂上目標不明、內容龐雜、解讀淺表、形式主義盛行、效率不高的通病,依然沒能根治。主要問題概括為以下幾點:1、主導與主體的失衡2、教學行為流于形式;3、人文關懷過頭或欠缺 ;4、改革中現代與傳統之間的矛盾; 5、課改理念和實踐操作的脫節6、課改和考試評價機制的矛盾。
聯系教學實際發現教學中確實存在著諸多形式主義:如戴頭飾,多媒體過多運用,多課程整合,過分的拓展,動輒就讓學生自學或四人合作小組學習,寫字有過多的指導,而缺乏實際的操練等。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流行的并不都是符合教學需要的,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要去趕潮流,而要潛心鉆研教材和學生,采取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小語教材主編張慶先生提出了“倡簡 求實 務本 有度”八字方針,具體而言就是目標要整合、教材要鉆研、訓練要扎實、拓展要有度。
二、課改目標:
課改目標有:1、減輕課業負擔 2、調整更新教材 3、 改革教學方法 4、 實施素質教育 5、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6、為了提高教育質量 7、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8、為了教育深化改革
其中: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和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改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