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我就是不說“早上好”!
【案例背景】
早晨來園,每個幼兒都開開心心、連蹦帶跳地跑進教室,有些能主動向老師問好,有些在我的提醒下也討出來了。可妮妮自從上幼兒園以來,從來都沒有說過一聲“老師早、老師再見…”,所有的問好都是她奶奶替她說的。
【在家情況】
從她媽媽、奶奶的嘴里了解到她在家是個很喜歡說,性格活潑開朗的女孩。而且她很聽老師的話,內心很想親近老師,喜歡老師對她好,常常在家里嚷著要和老師打電話。
【在園表現】
妮妮在園基本能和小朋友愉快交往,發現她在和同伴游戲時時常笑得比誰都要大聲。在自由活動時,也能玩得很投入。但一旦老師參與的活動,他都有意收斂了起來,顯得比較拘束,有時甚至不做聲。
【案例描述】
又是一個早晨入園的時候,妮妮想往常一樣牽著奶奶的手走進教室。我蹲下來對她說:“早上好,妮妮!”妮妮靦腆地向我笑了一下,輕輕地靠在了奶奶的身邊,眼神慢慢逃開我的視線,想要走進去。我抱住妮妮的說:“妮妮,你什么時候能對老師說早上好了呀?”妮妮還是沒有理我,談談一笑。她奶奶忙對我說:“妮妮在家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還很自豪地說‘我在幼兒園都不對老師說早上好的’。
【某一鏡頭】
某一天,妮妮媽媽向我們反映一個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甚至讓我們吃驚的一個鏡頭:妮妮一回到家里,就直奔廁所解小便,之后又狂喝水。可見,她在幼兒園有小便也沒有主動去解,要喝水也不會主動跟老師說,而是選擇自己強忍著。
【案例分析】
妮妮是個表面靦腆、文靜,其實內心熱情又帶著一股倔強的幼兒。她對老師產生敬畏之情,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但又因為不知如何與老師交流而故意和老師保持一種距離感,把她自己的情感埋藏在心底。
倔強也是她的一大特點之一,只有她一個人故意不對老師說“老師早”之類的文明禮貌用語。她對自己不對老師說“老師早”這一做法感到自豪,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我想這可能是她想引起老師關注的一種特殊方式吧!
【案例反思】
一、教師不失原則的給她充分的愛,給孩子一個能感受愛和關懷的環境。
既然該幼兒這么渴望得到老師的愛,那就盡可能地滿足她,多接觸、多關心。讓她知道老師是愛她的,慢慢的拉近她與老師的距離。足夠的親和力可以減少她對老師的害怕,讓她感受到老師并不可怕,可以和老師成為好朋友。
二、采用故事法、榜樣法,對其進行正面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社會性行為。
好的行為習慣是長期一貫的堅持養成的,該幼兒對說“老師早”之類的禮貌用語沒有養成一個習慣,反而讓其形成了一種不對老師說“老師早”這一做法是理所當然的這一觀點。在社會性的教育方面,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靠單一呆板的語言說教是絕對行不通的。我們教師應該通過跟她講相關的故事、為她提供榜樣的示范,讓她看到同伴的積極良好的行為方式,為她樹立起一個活生生的榜樣。這樣,在未傷其自尊心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受到了良好而有效的教育,熏染其良好社會性行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