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午睡小妙招
在一次看到蒙班的老師帶小朋友們排隊出來觀察事物,老師只用了一句引導語:“你看到了什么?把它記在心里,等會告訴我。”孩子們一個個都是鴉雀無聲的從托班的教室前走了過了,托班的走廊里放了很多的東西,孩子們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一個接著一個向前走,我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孩子們居然能做到這樣的安靜。在午餐時我就和另一個老師說了這個情況,那位老師說:蒙班在玩區域的時候也是沒有一點聲音的。我不解的問:這個是怎么做到的呢?那位老師說剛開始的時候就只請3個小朋友進入區域玩,當他們玩的沒有一點聲音的時候再加入3個,然后用同樣的方法繼續加,最后每個孩子們都能做到安靜的玩區域了。
我聽了以后覺得很有道理,就想到了我們們班的小朋友在起床的時候總是只顧著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所以衣服就穿的特別慢,我想用這個方法說不定能改善孩子們在起床時的這個不良習慣。以前在小朋友起床前我們總是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安靜的起床,沒有聲音的穿衣服,結果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后來再怎么提醒他們也起不了很好的效果了,于是在下午要起床前我就開始對孩子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我請剛剛睡的好的小朋友起床,在起床時要沒有聲音的穿衣服。第一次我只請了4個小朋友,等這四個小朋友都在沒有聲音的穿衣服時,我再請4個,這個時候有個別幾個小朋友開始講起了悄悄話,于是我提醒這兩個小朋友,如果要講話的話就請你再睡回去,小朋友們一聽就馬上停止了講話,知道了現在的任務是要把衣服穿好,而且是在沒有聲音的狀況下。
就這樣,剩下的孩子們一個個都被請到起床了,沒有聲音的穿好了衣服,平時有些需要老師來幫忙的孩子也都自己能穿了,速度也以前相比快了很多,這時讓我覺得有一定的效果了哦。于是在吃完點心后我就對孩子們進行了及時的表揚。于是第二天、第三天我都用了相同的方法,被請到的孩子快速的穿衣服,沒有被請到的孩子也安靜的躺在床上等待。有一次在孩子們穿衣服時,我走出午睡室去廁所洗了個手,等我回來時發現每個孩子都還是自顧自的在穿衣服,沒有一個人在講話或發出聲音,當時讓我看了以后真是有點激動啊。
一個動作重復28次就能養成一種習慣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還沒到28次孩子們就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突然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在其他生活或教學環節上或許也能運用到這樣的方法,同事也讓我意識到了老師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的,老師偶爾的一次教育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身受用的學習習慣或經驗,這也讓我更加重視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更加謹慎地去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