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尊重孩子的選擇
案例描述: 開展活動前,老師都會用一種固定的方式整理紀律,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有一次,我正帶著孩子們玩這個游戲,玩著玩著,我發(fā)現(xiàn)陽陽并沒有跟著我的動作做,只見他的小手在那里“胡亂飛舞”著,我看了他一眼,用眼神告訴他這樣不對,但他并沒有理睬我,繼續(xù)陶醉在其中……隨他去吧,等下總會跟著我做的,此時的我就是這樣的想法。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大名鼎鼎的陽陽可是一個“搗鬼專家”,總是喜歡做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出于他沒有影響其他孩子,我也就沒在意,繼續(xù)著帶著孩子們玩著游戲。漸漸地,他有點按捺不住了,走過來拉拉我的衣角,說:“余老師,我能和你做不一樣的動作嗎?”我有點生氣,本以為我不理睬他,他會自己改正,但沒想到,他不但不改正還跟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心想:這孩子怎么一點都不聽話,不但不跟著老師做,還帶動孩子學著跟老師唱反調,該怎么辦呢?對于一個只有一年教學經(jīng)驗的我來說,著實把我給難倒了,此時的腦海里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如果我強行拒絕陽陽,他一定不想繼續(xù)玩下去了,而且還會給其他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思慮再三,我說:“那好,你就和老師做不一樣的動作吧。”
游戲又開始了,陽陽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和我不一樣,我拍手,他就做舞姿動作;我做小山羊,他就學花貓,每個動作都不一樣……這時候我觀察了其他孩子的表情,大家都用十分渴望、羨慕的眼神看著陽陽。幾輪之后,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把游戲改成陽陽說的那樣好嗎?”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好——”我說:“那我們把兒歌改成:請你跟我這樣做,我不跟你這樣做。每個小朋友的動作都要跟老師的不一樣。”游戲又重新開始了,孩子們非常地投入,他們創(chuàng)編了許多平時沒有的動作,玩得可開心了。游戲結束后,孩子們仍然十分興奮,都說:“老師,這樣比以前的好玩多了,下次我們就這樣玩吧!”
案例分析: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孩子們往往通過游戲獲得多種體驗。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并不能因為孩子的調皮來限制他參與游戲的權利,教師應因地制宜,尊重每一個孩子的需要。
1、該幼兒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想以特別的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案例中教師以漠然處之的方式并不能讓他獲得滿足,于是,他再次用同樣的方式甚至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來引起教師的注意,希望受到老師重視的欲望特別強烈。
2、該幼兒規(guī)則意識淡薄,不能尊重他人的感受。在《指南》中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目標4關心尊重他人中提到能關注他人的情緒和需要,可是他在第一次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時不能理解老師對他的漠然,同時在《指南》中社會領域社會適應目標2中,遵守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中理解規(guī)則的意義,顯然這個孩子沒有明白游戲的規(guī)則。
3、教師在活動組織中有反思,有改進,讓游戲活動更好地進行下去。起先,可能該教師存在個人主觀意識,因為該幼兒在班級中是屬于比較調皮搗蛋的孩子,所以教師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以自己個人偏見去對待該幼兒。但是,在游戲過程當中,該教師突然改變了先前的教學策略,讓活動更加有效得進行下去。
4、教師看到了改變規(guī)則后的游戲比之前單純的模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了游戲中來,而且使孩子的反應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