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靜下心來,做一切
不知怎么,難道是與自己的性格有關,還是從小的生活習慣所致,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特別著急的那種人,并沒有人去急呼你做事情,自己總是緊自己,所以做起事來漏洞也百出,就在前幾天看了《三至六歲兒童學習發展與指南》恍然間才領悟,怪不得我總是嫌兒子做事不認真,任性,著急,那不正是我自己的折射嗎?我身在其中,卻還不以為然。為此,我暗自發誓:為了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兒子從小有一個好性格,我必須從自身先改正。回想自從兒子上幼兒園以來,我就對兒子有些粗暴,有的時候就直接用手“說話”,結果導致了它更加任性,對他說話我也總是高八度,所以導致現在只要他一犯錯誤,我就要對他大聲喊叫,但我發現沒有收到任何好的效果,當我在深深的檢討的時候,正好幼兒園組織我們學習這份材料,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看到應該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孩子,注意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接納他的缺點,幫他慢慢改正。當他做錯事情時要學會冷處理,不厲聲的斥責。所以我也慢慢的改正當他在任性的時候給于指導,發現他不高興的時候主動先去詢問他,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關心。就在上周我和一同動手制作了一棵他命名的“愛心樹”,我和他一起去找出他的優點,每一個優點我都把它寫在小紅花上,當我們總結了他的十一個優點之后,他高興的拍著手,然后,當他如果早晨再不起床的時候,我就會說:“你看小紅花在看著你呢”?當他吃飯再挑食的時候,我也會讓他再看小紅花,就這樣,很多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再也不用對他在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