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給孩子挫折的機會
時間的腳步把我們帶到了本學期的最后第三天,看著孩子們背著書包來學校,真的很像個小學生了。為了讓孩子們感受自己將是個小學生了,我們就把孩子們的用書和學習用品一起發給他們,孩子們可開心了。只要一有空孩子們就會翻出自己的書本看起來,教室里到處充滿了學習的氛圍,連平時最愛跑來跑去的那幾個小調皮也喜歡上了看書。不過還是會出現一些小情況,有幾個孩子還是沒有習慣背書包。
今天,又有兩位小朋友沒背來正好我們要畫畫,孩子的書在可是沒有畫畫筆,于是我就建議沒帶的孩子自己向同伴借,畫畫課也就這樣展開了。平時孩子們在作畫時總免不了會說幾句,今天卻格外的靜,我就穿梭在孩子們的中間欣賞著孩子們的作品,這時傳來了一個小朋友細微的哭聲,我循聲一看原來是艷婷小朋友在哭,我就說:“老師不是讓你們不帶書包的小朋友自己向同伴借的嗎?”她著急的哭著對我說:“我向他們借了,可是他們一個都不理我。”看到她委屈的樣子我真想去幫她借一支筆來,可轉念一想,平時艷婷小朋友一有事總是要讓她的爺爺幫忙說,這根本不是幫她解決辦法的好方法呀!我質問道:“你在跟人家借東西的時候,也是這樣輕輕地聲音誰能聽到,而且又沒指名借東西誰會借東西給你呢?”孩子覺得我的話有理,自己鼓起勇氣對著對面的小朋友大聲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終孩子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借到了畫筆。看到她那還漲的紅紅的小臉上透露出成功的喜悅時,我從內心為她高興,孩子你自己不是能行的嗎,而從今天的畫上我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的認真和自信。
當孩子們遇到一些小事時,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呢?是直接的幫忙還是間接的幫忙,其實我們應該更多的是間接的幫忙更好。我們遇到很多這樣的事,小朋友一有問題都是家長來告訴老師,這是解決方法中最不恰當的一種,有些事情孩子自己就能做好,而我們大人的一再包辦會使孩子養成依賴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能力越來越弱,往往遇到真的大事時更缺乏判斷力。在幼兒園里試著讓孩子自己拿點主意,給孩子一些自信的動力,給孩子挫折的機會也是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