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奮起》方案
《在挫折中奮起》教材分析和策略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基本觀點:
1、對挫折有兩種不同的態度。
2、造成人們對挫折態度不同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3、挫折有兩重性,它是壞事,但也可以變成好事。
二、教學目標:
1、知道人生總會經受挫折,要在挫折中奮起;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結果也不同。
2、遭到挫折時,能具體分析造成挫折的因素。
3、培養不畏挫折的可貴的心理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做生活的強者。
三、教學重難點:
1、“造成人們對待挫折有不同的態度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2、“挫折的兩重性”,是本課的又一個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1、從正面和反面兩方面對比著來講述。
2、講授理論部分做到深入淺出,而且多用例子來說明。
3、運用啟發式方法。
4、收集和研究有關的資料。
5、 閱讀法、比較歸納法和討論法有機結合。
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安排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樂曲《第五交響曲》(創設情景,吸引注意,激發興趣)。在學生聽完這首樂曲后,問:這首樂曲的名稱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誰?你能否講述一下他的人身經歷?學生回答,教師引導。這首動聽、激昂、優美而有跌宕起伏的旋律向我們傾訴了這樣一個道理:貝多芬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在于他面對挫折時選擇的是奮起。
二、講授新課:
課題:在挫折中奮起(板書)
(一)人們面對挫折的兩種不同態度(板書)
人生之路,不可能永遠是平坦的,挫折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當我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要求,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受到阻礙或中斷時,就必然產生挫折。那么,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該如何去面對呢?請看一個情景劇表演《落榜以后》(情景設置:11月20日,學校舉行校運會,小明原本可以拿取百米冠軍,但由于意外失誤,連名次都沒有拿到。)通過學生的即興表演,真實地再現學生生活的實際,促進學生自我了解。
(教師引導學生并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上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是完全正常的。面對挫折,任何人都會引起一定的心理和態度上的反應。概括起來,人們面對挫折,大體有兩種態度:
一種是勇敢的戰勝挫折(板書);另一種是向挫折屈服(板書)。
特別指出:在發現困難確實難以逾越時,放棄原有的目標,確定新的追求,也是一種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這要舉例講解。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人們對待挫折有不同的態度呢?請看情景劇表演《戰勝生命》(根據《賞識教育》主人公周婷婷的故事改編)。
(二)造成人們對挫折有不同態度的原因各不相同(板書)
[這個問題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它涉及到六個方面,知識容量較大。]下面先請同學們觀看情景劇《戰勝生命》,了解劇情。同時比一比:第一,看看劇中人物,談談當挫折來臨時,她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態度和行為?第二,把自己與劇中的人物相比,談談如果是我,我會怎樣面對?請同學們討論歸納。
(學生回答):(略)
學生閱讀課文62-65頁的內容。
討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劇中人物對待挫折的不同態度?(學生回答,教師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