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奮起》方案
①生活目標不同(板書);②生活態度不同(板書);③生活閱歷不同(板書);④心理準備不同(板書);⑤身體狀況不同(板書);⑥得到幫助的情況不同(板書)。
[對以上六個方面原因的教學,把閱讀法、比較歸納法和討論法有機的結合,并把知與行的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們只有在六個方面都有準備的人,才能在挫折中奮起。反之,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小,甚至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挫折的兩重性(板書)
挫折可以造成人的痛苦,磨損人的銳氣,甚至摧毀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使之最終被壓倒。但是,對于不屈從于挫折的人來說,就會把挫折當成對自己的考驗和磨礪,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奮起迎接挫折的挑戰,去爭取新的成功。可見,挫折同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一樣,也具有兩重性。它是壞事,給人以身體和心理的打擊,造成精神上的煩惱和痛苦。但是,挫折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變成好事。它使人經受考驗,得到鍛煉,積累經驗,使人振奮精神,變挫折為成功。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把挫折當成生活的大課堂,看成是自己寶貴的鍛煉機會,是提高個人品格修養的難得磨礪,是未來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準備。
[這是本節課的又一個難點。它包含哲學上的“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道理,對于初一學生來說,理論難度較大。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要結合生活實例,采用夾敘、夾議的講解方法,把道理滲透在事理之中。特別強調指出:挫折會造成損失,而且讓人痛苦,它本身是件“壞事”,但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樂觀的生活態度,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并勇于運用生活經驗,積極接受幫助,就一定能變“壞事”為“好事”。]
(學生活動:《個人事跡報告會》。內容:請學生以①媽媽生病后,②相信自己,我能行等為主題做個人事跡報告。學生討論:①你和其他同學還存在哪些差距?②你打算怎樣縮短差距。)
三、課堂小結:
(媒體展示圖表)
生活目標
消 生活態度 積
向挫折屈服 生活閱歷 在挫折中奮起
極 心理準備 極
身體狀況
得到幫助
通過上述學習,使我們認識到自己以前之所以不能勇于戰勝挫折,在挫折中奮起,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上述六個方面的準備。因此,從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把挫折當成生活的大課堂,看成是自己寶貴的鍛煉機會,是提高個人品格修養的難得磨煉,是為未來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準備。
失敗并不是表示你是一位失敗者,失敗只是表示你尚未成功;失敗并不表示你一無所有,失敗使你得到經驗;失敗并不表示你是一個不知變通的蠢人,失敗使你有堅強的意志;失敗只有在你放棄的時候才叫失敗。
四、鞏固新課:
1、當堂深化。(留言簿)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出你將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并把它作為箴言送給在座的其他同學,希望大家一起成為戰勝挫折的勇士。多媒體播放《真心英雄》,師生齊唱,產生共鳴。
2、行為深化。(行為作業)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內容,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挫折,并把自己成功戰勝挫折的經歷紀錄下來,一個月后我們將舉行“成功戰勝挫折經驗交流會”。
3、鞏固練習:
(1)選擇:
①“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苦悶,失敗了再來,前途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徐特立的這句話說明一個人對待挫折要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