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托班游戲教育法的探索
托班的孩子年齡大都在1.9歲至2.8歲之間,稱為先學前班。特別是2歲以后的孩子,開始會講話、會思考、會游戲,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識以及對人對事的要求。產生了獨立性的需求,做突出的表現非常固執、不聽成人的吩咐:有時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讓成人感到孩子變得頑皮了、不聽話了、難帶了。
從心理的角度來看,這一年齡階段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期,又有人成為“第一個反抗期”或“第一個危機期”。從教育的觀點來看,是做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關鍵期。如果教育不當,孩子的固執和不聽吩咐的這些行為將會發展成任性、執拗等不良品質。
對托班的孩子如何教育呢?我們用游戲教育法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探索:
一、根據先學前兒童基本是通過實物活動來認識世界的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游戲間接教育
以往玩桌面游戲,老師總是把幼兒安排好,每桌發一筐。常常是老師玩具還沒有發完,這邊你哭我叫,那邊你搶我奪,甚至有把同伴打哭、推倒的,老師哄好了這個,那個又哭叫起來,等你告訴這個不能打小朋友,那邊又有人拿積木砸同伴的頭,抓同伴的臉……..,還沒等你調解好幼兒的矛盾,回頭看看,桌面上干干凈凈,玩具全在地上,再看看孩子們,有的爬到桌子上,有的站在小椅子上,有的已滿教室跑著玩去了,還剩下一部分坐在桌子旁或椅子上哭鬧,再看看表,整個過程大約只有五、六分鐘。雖然老師反復強調教育“不要把玩具丟在地上,快把玩具拾起來,可只有個別幼兒聽吩咐,你這邊還沒拾完,那邊又都把玩具給扔到地上。
分析原因:
托班的孩子年齡小、言語尚在形成過程中,發展水平很低,往往不能了解成人的言語傳遞,對于學前的兒童 來將言語傳遞是主要的,而托班的孩子往往只能依靠親身實踐,在成人正確指導下實際地擺弄,操作物體,從而獲得直接經驗,所以托班孩子利用實物活動進行教育尤為重要,實物活動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戲。
那么托班的孩子到底該怎樣用游戲教育他們呢?
1.利用有創意的游戲意境萌發幼兒向往介入學玩的愿望
老師首先要精心設計有意境的不同主題游戲方案,重在有創意的引導,以游戲口吻和游戲的形式,展示游戲的玩法;在設計不同的主題游戲的過程中,注意向幼兒正確介紹、展示一些簡單的結構技能:排列和堆砌等;游戲中用充滿詼諧、夸張的語言引導幼兒學習玩、愛惜、收拾玩具;以此來激發幼兒參加游戲的熱情和創造性。
例如:“變魔術 ”的主題游戲
( 老師面前有一張桌子、一盒積木、幼兒圍坐在老師周圍)
首先老師很神氣地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變魔術給小朋友看,變什么呢?小朋友一起來看好嗎?”,說著從盒子里拿出一塊正方體的積木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再拿一塊相同的積木小心翼翼搭在上面,一塊一塊的積木搭在一起,最上面蓋頂放一個等腰三角形,問幼兒:“我變成了什么?,小朋友我們來數數看這是幾層大樓好嗎?”“12345,噢!我變了一座五層的大樓,我再變一棟六層的大樓”,在老師一塊二塊三塊……的自言自語聲中,重點表演用圓柱體的積木材料,輕拿輕放加高、蓋頂的操作技能上,還可再用長方體變七層、八層樓等。接著通過提問“你看見老師是怎樣變大樓的?”“誰會變和老師不一樣的魔術?”請1-2名幼兒來玩變大樓等等的魔術,老師給予具體幫助和指導,全班幼兒并為之欣賞和祝賀。然后老師以“我還會把大樓變到盒子里”的魔術呢,表演把蓋好大樓的積木一塊塊全輕輕地收到盒子里擺放整齊的情景,這時重點注意引導幼兒學習愛護玩具、整理收拾玩具;最后老師走到早已準備好積木的幾張桌子前,掀起蓋布說“我這兒有許多的積木,誰還想來玩變大樓的魔術?” 這時幼兒變大樓的欲望非常強烈,我話題一轉,說“今天,老師請小朋友都來玩變大樓的魔術游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