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托班游戲教育法的探索
·游戲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在游戲中樹立模仿的對象;
·用食物獎勵;
·對孩子合理的需求不加限制,物理的不一味滿足;
教育者要求一致,不能你這樣要求,我又那樣要求,決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四、 針對家長包辦代替的弊端,我們采取了下列游戲教育。
托班孩子的自理,家長全包辦代替了。包括吃飯,提褲子、脫衣服,孩子什么也不會,即使有個別幼兒會,也不愿自己做。因為他看見你給別的孩子做,他心理不平衡、嫉妒,你若給他脫下褲子小便,小便后,他會拖著褲子到你跟前讓你給他提。你若說:“好孩子,你自己提”他會立刻說:“你提,你弄“,就連吃飯,大部分幼兒也還要依賴老師喂,個個喊: “老師喂我,老師喂我…..”
1、 用“我的小腳藏起來”的游戲練習穿、脫鞋,會的給予表揚
2、 用玩“我會自己小便”的游戲。聯系脫穿褲子,做的好給予表揚或獎勵。
3、 用“賣衣服的游戲”讓幼兒辨認自己的衣服,學習折、整理衣服。
4、 用“我的小手最能干”的游戲學習洗手,收拾玩具,搬小椅子。
通過我們的嘗試探索,我們深深認識到:
1、 通過游戲教育法,縮短了托班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的過程,縮短了托班孩子掌握道德行為規則的過程,有利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運用游戲法進行教育教學,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良好的個性的品質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2、 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幼兒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靈活地、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不同主題,不同角色的游戲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和訓練。
3、 游戲教學法最適合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容易讓幼兒接受、最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才能使幼兒更好地接受教育,身心才能發展的更好。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老師不能心血來潮,更不能靠說教和枯燥的練習,只有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其親身體驗、模仿才能有效,同時,還需要老師進行長期的培養,堅持訓練后逐漸養成的。游戲是一種自由的、輕松的充滿樂趣的活動。只有充分利用游戲活動選擇和擬定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