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理解孩子的行為
餐前準備就緒以后,坐在第二組的小朋友都在舉手示意我有事情發生,我朝那邊一看,原來是他們一組的孫小朋友躲到桌子底下去了,我先是對著他說了句:“趕緊出來,馬上要吃飯了”,可是他并不理睬我,嘴巴還在嘟嘟啷啷的說著什么。我又接著說:“老師數三下,快點起來,要不然我就要生氣了”,但是他還是沒有起來的意思,我開始有點耐不住性子了,準備要“教訓”他一番,可是又轉變一想,是什么原因要讓他這樣做呢,我得弄明白。 我來到他的跟前,做了一個動作,俯下身子拉起他的手和他交流,問他為什么要躲到桌子底下,這時他才和我說話,在和他交談中,我了解了他為何有此行為:原來是因為張老師在給小朋友分發毛巾的時候,忘記發給他了,他一生氣就躲到桌子底下去了。我告訴他遇到這種情況要大膽和老師說,并給他講了躲到桌子底下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聽我這么一說,他拉著我的手,迅速起身坐到了椅子上。 有時老師的一時疏忽,導致了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作為老師一定要搞清楚情況,我在想如果當時我沒能忍住“教訓”了他,雖然當時可能會起到“效果”,但是我永遠都不會明白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所以真的要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他們在遇到一些事情時可能是不知道用何種方法來解決,才會用一些異常的舉動來表現,作為老師一定要選擇適宜的方法來對待這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