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應集體生活
每個孩子在入幼兒園前,他們都無法預知離開家到另一個新的環(huán)境,會是什么樣的情景, 從家庭生活轉入幼兒園集體生活,這樣會有很大的改變,孩子在家里一般由父母等許多親人圍著他轉,并且會盡量滿足他的要求,而在幼兒園要學會與同伴分享;學著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等,這許多的差異會給孩子心理上帶來一定不安,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來理解孩子,關心他們,用真誠的關愛,和孩子們拉近距離,消除他們的緊張感。真正做到像媽媽一樣關心、照顧幼兒,給每個孩子全心全意的關愛。
我班的王宣小朋友非常好動,一會兒拉拉這個,一會兒拽拽那個,一會兒又把小朋友碰倒了。每天都有小朋友來告他的狀,我多次對他說服教育都無濟于事,后來經過細心觀察,發(fā)現王宣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很好,會講很多小故事,于是我經常讓他給小朋友么講故事,在上課的時候多提問他問題,對他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我還個別和他交流,告訴他如果能改掉這些小毛病就更好了,經過一段時間,我發(fā)現王宣變得懂事多了,告他狀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少了。
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都會成為他們進步的動力,所以我們對于每個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哪怕他們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也應盡量避免批評訓斥,要以鼓勵的口吻提醒孩子應該怎樣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成功喜悅,增強自信心。
用心愛每一個孩子
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我們做教師的應用愛去包容孩子的一切,理解、寬容、關愛孩子是教師所必須的,我們班的劉曉萍小朋友,看上去很乖,也很討人喜歡,但是他非常任性記得他剛入園時,經常哭鬧,其他小朋友一段時間后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唯有劉曉萍小朋友一直是讓大人抱著,吵吵鬧鬧的進入活動室,甚至不讓她的媽媽走,到現在有時還讓大人抱著來園,有一次,她來園后發(fā)現與一起坐的小朋友沒有來,就不坐下,開始哭,任我怎樣勸、哄,還是不肯坐下。后來讓她自己選擇了一個位置后,才勉強坐下。有時,我認為孩子在一個地方呆時間長了,需要換一換位置,讓她與別的小朋友坐在一起,硬是不愿意,還要回到原來的地方。有時看到別的小朋友坐了她的椅子他就哭,硬讓別的小朋友讓出來才愿意。真讓我對她沒辦法。但我轉念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應該耐心對待他。看到這種情況,我想了很多的辦法對他進行教育,發(fā)現她做的好的時候我就表揚她,在游戲時我和她一組,經常和她交流,鼓勵她象其他的小朋友那樣,自己走進幼兒園,經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她表現得比以前好了,就抓住時機對她鼓勵。由此可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孩子的個性,耐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要以強硬的態(tài)度,要隨從孩子的做法,用溫和的語言來教育他,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愛護、關心幼兒是我們的職責,去愛護每一個天真活潑的幼兒,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幼兒的童心世界。
教幼兒學畫畫
幼兒學畫前,他們有自己的所喜所愛,有自己獨特的見識和追求,有屬于他們自己的童心世界,他們大都喜歡小動物,小人等內容。也許是受兒童讀物的影響,幼兒筆下的小動物多是比做自己或小朋友,掌握了幼兒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教師要適應教學對象,幼兒喜歡畫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兒童的世界很大,大自然、大世界都是他們知識的寶庫,讓幼兒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發(fā)現,去觀察,去繪畫。要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有表現力的畫面,單憑想象和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加上實地觀察,親身體會,以積累感性經驗。以添畫吹泡泡為例,作畫前請幾名小朋友到前面吹泡泡,幾名小朋友用手扇泡泡、捉泡泡,其余幼兒觀察,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提出觀察要求。然后輪流吹、扇、捉,讓每個幼兒都有表演和觀察的機會,幼兒在盡情嬉戲、表演中,體驗觀察吹、扇、捉等動作,欣賞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飄動、變換的樣子等,結果,不論是小班添畫泡泡,還是大班人物畫創(chuàng)作都沒有拘泥于范畫,畫面生動有趣,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