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讓我來給你發書
宋是我班最調皮的小男孩,上課坐不住,東張西望,時不時告其他小朋友的狀,老師教的知識很少進他的耳朵,一首兒歌別的小朋友聽兩三遍就能記住,他要十幾遍都不會念,甚至連1到10的數也不會寫,為此他沒少挨批評。而他卻總是嘻嘻哈哈,滿臉的不在乎,我行我素似乎成了他的專利。上午、下午吃點心時,他不是說“肚子疼”就是說“我不想吃”,我把臉一板,命令道:“每個小朋友都得吃,誰也不許例外。”我發現,在我命令下他每次都能吃完,一系列的反應,引起了我的懷疑,我開始注意他。有一次,上完數學課,我突發奇想,我叫大家來“寫1到100的數字”比賽,孩子們馬上興致勃勃地寫了起來。宋拿著筆,半天也不動。我走過去問:“宋,你怎么不寫呀?”他一臉不高興的樣子,低聲說“我寫不來。”我知道1到100是有些難為他了,我說“這樣,你只要寫1到10的數,怎么樣?”“我有幾個數字也不會寫。”我說“那我幫你寫一遍,你照著我的去寫。”他馬上答道“噢!”這下,他認認真真地照著去寫了。當然,他最快完成任務。我馬上表揚了他:“宋這次真棒,得了第一名。”他笑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可能是我的夸獎,讓他得到了滿足,我知道小孩子是最容易滿足的,哪怕是你的一句話,一個微笑。 課間休息時,小朋友們有序地小便,喝水,宋來到我的身邊,說:“老師,我來給你發書”。我說:“好啊,謝謝你!”他一邊跑,一邊說:“哦,老師讓我發書嘍!”,并且滿臉的自豪。接下來的幾天里,他老是跑過來問“老師,今天要不要發書?”“老師要不要畫畫,我來發紙?” 接下來我開始反思自我,宋表現讓我意識到:他的種種舉動似乎在給我傳遞著這樣的一份信息:“老師,我能為你做事了。”要走進孩子的心靈,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這不是一句空話,幼兒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宋一系列的舉動,總是想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并且只要老師給他回應,他就會欣然的接受,表現的很開心。對于調皮的孩子,我們實在找不到表揚的理由,更不敢在小朋友中間樹立不正確的威信。接下來,我換了一個角度,讓他給小朋友分碗、分筷子,鼓勵他回答問題,在小朋友面前及時的表揚他,當他中午午睡的很好時,我也在小朋友面前及時的表揚他,并給他小貼小獎杯作為獎勵。 把愛灑向每一個孩子,有時候我們會總不自覺的把目光投向積極的孩子、表現好的孩子,而忽略了那些不喜歡表現的孩子。而宋恰似一個善于表現自己的孩子,盡管有時做的不好,這也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示。所以,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包括孩子的一舉一動,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贏得自信的理由,讓他們也有表現自己的膽量和勇氣的機會。更要及時的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鞏固幼兒對美好體驗的感受,讓孩子慢慢明白原來這樣比原來要好,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 “老師,讓我來給你發書。”讓我真切的感悟到博愛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