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入中班后,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各方面都能力都在飛速增長。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能起到三分鐘的震懾作用,三分鐘之后的混亂可想而知。其實,我們不能總像小班一樣是依著孩子的性子來,也應該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情是要經受一定懲罰的,以此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一些必須要遵守的規則。所以,有時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某一天,班里的“調皮大王”一上午就打哭了三個小朋友,每次我都耐心的對他說教,但他總是置若罔聞,讓他給別的小朋友道歉也很勉強。中午分飯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安靜的坐在位子上等著吃飯,他卻坐在桌子旁邊一邊敲著桌子一邊大聲的吵:好餓呀,好餓呀。這一舉動馬上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模仿,教室里面一片亂糟糟。我非常嚴厲地走過去,讓他離開自己的位子到反思角好好想一想,自己做的對不對。五分鐘過去了,我走過去問:“你知道老師為什么讓你到這里來嗎?”他點點頭說:“老師我知道錯了,以后我聽你的話,再也不打小朋友了,也不在吃飯的時候喊啦。”我說:“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老師現在不生氣了,快去吃飯吧。”
我覺得適當的給孩子一定的懲罰比一味說教效果更好,懲罰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后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最后一定跟他講清楚:老師生氣只是針對他的錯誤行為,而不是針對他,只要改錯了,老師還愛他們。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最主要的是從每次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中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們該怎樣去做一個好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要做的重點工作,寵愛、溺愛不要發生在孩子們身上,讓我們的愛變得更加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