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選擇難易適度的游戲,注意難度不要跨度太大。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父母和老師首先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調整到孩子“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使自己的期望符合孩子的特點并取得孩子的認同,這樣孩子就可以在點滴進步中體驗成功,在不斷成功中建立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的信心。
不要對孩子控制過嚴,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孩子在選擇過程中會建立起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信,以后遇到困難時,能夠樂觀積極的解決。
2、引導孩子學會快樂
孩子應當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快樂是一種心態,也表明人的生存狀態。父母和老師的責任是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挖掘孩子自身的潛能,避免把自己的意愿加于孩子而制造孩子的不快樂。google副總裁李開復說,一個人是否快樂,和他能否做他有興趣的事是有相當大的關系的。
學會快樂的另一個放面就是要學會克服困境。即使天性樂觀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但他們大多能很快從失意中重新奮起,并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著意培養他們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尋找另外的精神寄托,逐步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是為了長遠利益而延緩目前需要,在困難面前克服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除了一些特殊狀況需要即時滿足以外,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采用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比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媽媽給他的錢可能不夠數,于是他必須學會等待,或者放棄買另外一些東西來贏得更多的經費,以便支付他所需的費用。使用延時滿足策略時,要注意避免“過分延時滿足”和“有求必應”兩個極端。
孩子的各種要求得到很爽快的答復時,首先給他的是一個愉快的心境。有了這個愉快的心境作為基礎,在遭遇挫折的時候,無論失敗與成功,他都不會過分在意結果了。大多數的時候,孩子都能很順利地跨越為他設置的障礙,也有的時候,他無法跨越為他所設置的障礙。當他無法跨越為他所設置的障礙的時候,他可能也會在短時間里感到沮喪,但他很快就能找到別的替代的方法來排解他的沮喪情緒。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經受著各種挫折體驗,并且在與挫折斡旋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一點點增強了。
3、教育孩子學會感激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這對孩子同樣適用。但是,當今的世界并不鼓勵我們珍視我們已經擁有的一切。所以,要教育孩子學會列舉所有大大小小的、能使生活充滿意義的事情,包括孩子的天賦,所喜愛的每個人的優點,所居住城市或社區的喜聞樂見,甚至大自然的恩賜,比如,植物、樹木、花朵、鳥類和動物等表現出來的趣事。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己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幼兒園可以幫助孩子們集中實現這些愿望,讓孩子們共同照顧一盆花或者一只小動物。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覺安心。孩子從飼養的小動物身上可以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專家還認為,通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學會了感激,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