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奇妙的紙
②把撈到的金魚輕輕放到小盆或魚缸里并點數,與同伴比多少,并用一個完整句式對同伴說:“我撈到了×條金魚。”也可以說:“我撈到了一條顏色的金魚。”
③撈魚過程中要禮讓、不爭搶并愛護小動物。
(3)教師指導重點:和幼兒一起撈魚,引導幼兒注意撈魚的技巧,適時幫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兒,共同體驗撈魚成功的快樂。
(4)結束探索,將紙盒放入指定小籃子中,離開水池,擦干手后坐在椅子上。
5.集體討論,了解特制紙盒能夠防水的原因,進一步認識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特性。
(1)引發幼兒回憶再次實驗過程,鼓勵其交流感受并回答活動前提出的問題。
(2)分別出示裝紙盒的籃子和裝了小魚的魚缸、小盆,啟發提問:“同樣是紙盒,為什么這次用的紙盒濕了后不爛呢?”
①師提議把特制紙盒撕開,幼兒觀察與探究紙盒能防水的“秘密”(見圖3)。
②出示裝了兩次實驗用紙盒的小籃子,引導幼兒對兩種紙進行比較并說說感受。
③經驗提煉,幫助幼兒認識有些紙能防水是因為紙上加了一層防水材料如錫紙或塑料膜(適時出示幾種不同的防水紙盒讓幼兒觀察),而有了這些材料后,紙就不容易爛了并能防水、盛水。
6.經驗遷移:如何利用不同的紙的不同特性,使自己的生活更為方便和美好呢?
師:“有了這些特別的紙,我們的生活就更方便了。你想用不同的紙做什么呢?”
(1)啟發幼兒調動生活經驗和想象力,大膽講述。對于一些有創意的想法給予肯定。
(2)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歸納,進一步說明紙與我們的生活和環境的關系,提倡愛惜紙,保護環境。
活動延伸
1.投放更多類型的紙盒進入區角,引導幼兒在調色、玩水等游戲中探索更多紙的玩法,繼續感受不同種類的紙的特性。
2.在接下來的科學活動中,通過ppt等多種資源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紙的種類和特性,拓展知識面和思維。
活動反思
1.選材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征。活動從本班幼兒的興趣點“紙盒的秘密”和“戶外有小動物的水池”人手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有效調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好奇心和求知欲。
2.創設支持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游戲情境,寓教于樂。活動巧妙利用了幼兒身邊熟悉的環境和事物,創設了“紙盒撈魚”兩次游戲情境,使科學小實驗輕松有趣,并結合層層深入的提問幫助幼兒在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中對比發現不同紙的特性,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科學。
3.注意在科學活動中整合其他領域的教育內容,尤其重視良好行為習慣和品質的培養。讓幼兒在獲取成功喜悅的同時,既增強了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發展了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