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聲音的傳播
活動設計:
小朋友每天起床都會聽到起床的鈴聲,但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注意這個現象?有一次小朋友告訴我所有小朋友都能聽到起床鈴的,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么,于是我想把有關聲音的一些經驗讓小朋友了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對提出的疑問喜歡動腦筋探究。
2、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探索發現,聲音可以傳播并有保護耳朵的意識。
3、能積極的參與活動,闡明自己的觀點。
準備材料:
鼓槌、紙筒等。
活動過程:
一、聲音在空氣中傳播。
1、近距離傳音
——老師有一個秘密,要和一個小朋友悄悄說。
——請幼兒也對老師說一個秘密。
——其他小朋友為什么聽不到?
——小結:因為悄悄話就只能和聽的那個小朋友說,不能讓別人聽見,要是讓別人聽見了,那就不是悄悄話了。
2、隔開一段距離傳音
——現在我們隔開一段距離該怎樣說悄悄話呢?
——請幼兒說說如何使用管子傳音。
——兩個人一組用管子傳音。
——討論是什么幫我們傳遞聲音?
——小結:因為管子里有空氣,聲音能夠通過空氣傳播,所以小朋友能聽到老師和小伙伴說的話。
二、聲音在固體中傳播
——請幼兒站在桌子的一端把耳朵趴在桌子上,教師在桌子的另一端敲擊桌底或桌面,問幼兒有什么發現?
——為什么能聽到聲音呢?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
——小結:我們的手敲擊桌子產生聲音,聲音通過桌子傳到小朋友的耳朵里,原來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三、聲音還可以在水中傳播
——聲音除了能在空氣和固體中傳播,還能通過哪里物體傳播呢?
——請幼兒欣賞錄像,隨著錄像的播放,通過提問來開展:
1、這是什么地方?這是什么項目?她們是根據什么來做動作
2、“當體操運動員頭朝下,腿朝上時”問幼兒:她們在水里時怎樣能聽到音樂呢?
——小結:其實在水里也有音箱,體操運動員在水里時,音箱發出來的聲音通過水傳播到他們的耳朵,所以她們照樣能做出優美的動作。
四、了解耳朵的作用與構造。
——摸摸你的耳朵,說說看它是什么樣的形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為什么我們的耳朵可以聽到聲音?
——展示 “耳朵構造圖”:你剛剛摸到耳朵的地方叫什么名稱呢?看一看圖,耳朵里面還有哪些特別的構造呢?
——小結:人的耳朵接收聲音的過程就是通過外耳收集聲音,傳遞至外耳與中耳間的鼓膜,產生共振,最后通過內耳的神經傳遞到大腦。
五、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知道了空氣,水,小桌子等很多洞物體可以傳播聲音。小朋友回到家中觀察一下家中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傳聲音。
活動反思:
為什么我們能夠聽見聲音,聲音的傳播途徑是什么呢?帶著這些問題,利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和周圍環境的一些物品,和幼兒一起探索;讓幼兒學會與同伴合作,引導幼兒喜歡探究問題,對于提出的問題能積極主動的發表己見;知道聲音傳播會有多種途徑,我們的耳朵為什么可以聽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