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大變小
設計思路:秋天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季節,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在我們的自然角里,放了許多秋天的食物,如黃豆、蠶豆、赤豆、芝麻、扁豆等,這些食物寶寶都住在瓶子里。一天,張予喆小朋友對我說:“老師,豆寶寶都住進了瓶子的家里,那其他的食物寶寶可不可以住在瓶子的家里?”在生活中,小年齡幼兒有著強烈的模仿成人行為的欲望,而且他們都想自己親手來嘗試一下。于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做中學”的理念,選擇幼兒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導幼兒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并嘗試借助一些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滿足幼兒參與勞動的愿望。而且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食物,嘗試借助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
2、探索多種改變食物大小的方法,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事先已認識了一些食物。
2、各種食物:黃瓜、茄子、百葉、烤夫、蘿卜、花菜、蘋果、香蕉、核桃等。
3、各種工具:塑料剪刀、小刀;不同大小瓶口的瓶子;臺布;墊板;勺子;木頭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各種食物
1、今天許多食物寶寶來我們枇杷班做客。它們都是誰呢?讓我們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吧?
2、幼兒介紹看到的食物名稱
1),你交了什么食物朋友?(請2—3名幼兒回答)
2)教師根據幼兒的反映,著重來強調幾個不常見的食物的名稱。
3、“嘭、嘭、嘭”,教師作傾聽狀,瓶子寶寶對老師說:天冷了,請食物寶寶住到我們的“家”里來吧!讓我們一起把食物寶寶送到瓶子里吧!
二、幼兒操作,把食物放入瓶中
1、幼兒集體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咦,這個食物怎么裝不進去呢?(引導幼兒說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那怎樣才能把食物寶寶裝進瓶里呢?(用小刀、剪刀等)
3)表揚愛動腦的幼兒。(你們的辦法真棒呀!我們一起去試試吧!)
3、借助工具進行“大變小”的操作
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操作過程。(如:你用什么把它變小了?)
三、師幼共同探討
1、幼兒相互交流操作過程
瓶子已裝滿的小朋友帶著瓶子坐好,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把食物寶寶裝進瓶子里的?
2、你是怎么把食物放進瓶子里的?
3、你是怎么把它變小的?
4、提醒幼兒用刀、剪刀時注意安全,強調家里面的工具和學校里面的不一樣的。
5、教師總結:小朋友想出了許多好辦法,有的用手剝、有的用手撕、有的用刀切、有的用工具敲等等。
四、游戲《大變小》
1、你們真能干,把大的食物變成小的食物,使它們都住進了瓶寶寶的家里。你們幫助了食物寶寶,覺得開心嗎?那讓我們來做個開心的游戲吧!
2、游戲:大變小。
請幼兒利用肢體動作進行大變小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