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冰中取糖》活動教案(精選5篇)
小班科學《冰中取糖》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袋、熱水,內含一顆糖果的冰塊若干(同幼兒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步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覺?(教師手持冰塊讓每個小朋友先摸一摸,進行初步感知)你們能看見大冰塊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師小結: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里的糖嗎?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幼兒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辦法。)
二、介紹工具
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點介紹電吹風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啊?(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對已經取出糖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請其再拿一塊冰換一種工具進行嘗試。)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驗
1.提問:小朋友都很努力試過了。你們都吃到糖了嗎?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取糖的經過?
2.小結: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里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小班科學《冰中取糖》活動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1.讓幼兒練習鉆和爬的基本動作,提高幼兒手腳協調性。
2.讓幼兒感受游戲的快樂。
游戲材料
拱形門、自制糖果、動物頭飾(每人一個)。
游戲準備
游戲前讓幼兒做熱身活動。
游戲過程
(一)熱身活動,教師隨幼兒一起聽音樂學小動物走路,聽著音樂學做動物模仿活動腰、手腕、腳腕等,做好準備活動。
(二)組織游戲——取糖,引導幼兒會準確的鉆、爬。
1.游戲玩法及規則:教師在場地中央放好拱形門,在拱形門前擺好自制糖果,教師說游戲開始,幼兒用準確的游戲規則快速地鉆、爬過拱形門拿到自己的糖果(每次每人只需一塊糖果)返回。
2.讓幼兒按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幼兒熟悉玩法后,可讓幼兒玩幾次游戲后,總結幼兒游戲情況,提出新的游戲規則,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新玩法。
(三)放松活動
1.教師評價游戲情況,表揚遵守規則的好孩子。
2.帶幼兒做放松活動,聽音樂模仿動物走路,進活動室和喝水、入廁。
小班科學《冰中取糖》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用快樂的情緒歌唱。
想象自己是棉花糖,用肢體動作表現棉花糖的形態。
活動準備:
棉花糖若干、歌曲磁帶、錄音機
可供幼兒表現的比較寬敞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品嘗棉花糖
引導幼兒品嘗,了解觀察棉花糖的特點。
請幼兒用手壓一壓,捏一捏,觀察棉花糖松軟易變形的特點。
二、想象棉花糖
棉花糖軟軟的,按一下會怎么樣?
請幼兒想象自己如果是棉花糖,用身體表現棉花糖的外形(大大的、胖胖的、軟綿綿的)
引導幼兒根據提示做動作:棉花糖一會變大,一會兒變小;兩團棉花糖粘在一起了;棉花糖融化了等
表現棉花糖:
——跟著教師輕輕哼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引導幼兒用其他事物的名稱替換“小兔”、“小熊”。在歌曲結束處一起說“呼——變”,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造型。
小班科學《冰中取糖》活動教案 篇4
品嘗糖果
【教案目標】
1、在嘗嘗糖果、包包糖果活動中,分辨“圓”和“方”。
2、喜歡嘗糖果,知道多吃甜的糖會蛀牙。
【教案準備】
紙若干、糖果盒2個、各種棒棒糖和糖果
【教案過程】
嘗嘗糖果
自選一顆糖果,說說糖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念念兒歌
自選一顆棒棒糖,念念兒歌:寶寶喜歡棒棒糖
包包糖果
用糖紙和彩泥包糖果—把糖果放進糖果盒內
【教案活動】
娃娃家中,剝自做糖果給娃娃吃、用彩泥做棒棒糖,繼續學用糖紙和彩泥包糖果
【教案反饋】
糖果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因此,今天的活動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小班教育隨筆每一個孩子都投入到了活動中。在孩子們自己收集的糖果里,有幾顆是方的糖,形狀十分明顯,因此,孩子們對于“方的”和“圓的”很會分辨。許多糖是透明袋包裝的,因此,孩子們對于糖果的顏色也很容易認知。在看看、認認的過程中,我用兒歌中的語言進行了引導,孩子們很快就領會了,一會兒就邊看我手中的糖,邊自己會進行簡單創編了。因此,由于充分地對糖果進行了認知,因此最后一個“包包糖果”的環節沒有進行。但對孩子們進行了生活教育。老師的一句:“多吃糖果會怎么樣?”孩子們馬上用規范的語句說出:“會蛀牙的。”最后老師又問:“那怎么辦?”孩子們回答:“刷牙。”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充滿吸引力的物質面前,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點都很高。托班孩子還是在直接體驗——嘗嘗、摸摸中獲得認知、增長經驗。
小班科學《冰中取糖》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跳跳糖。
2.能創造性地表現出不同的跳姿。
3.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會跳舞的跳跳糖”的音樂。
2.擬人化的跳跳糖胸飾若干、實物跳跳糖若干。
3.日常生活中可提醒孩子品嘗跳跳糖,說說吃跳跳糖的感覺。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跳跳糖。
(出示跳跳糖讓幼兒品嘗)這是什么?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覺?你覺得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樣跳舞的?(提示幼兒可用身體動作表現)
幼兒邊品嘗邊與同伴相互交流吃跳跳糖的感覺。
(二)學做跳跳糖。
1.幼兒欣賞跳跳糖的歌曲。跳跳糖在干什么?它是怎樣跳的?最后它會變成什么?
2.幼兒創編跳跳糖跳舞的姿態。教師從幼兒創編的動作中提取有創意的動作鼓勵大家一起模仿學習,注意要有節奏,體現出跳的感覺。
你覺得跳跳糖是怎樣跳舞的呢?幼兒創編跳跳糖在嘴巴里跳舞的動作。
3.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跳跳糖跳舞。
(三)有趣的跳跳糖游戲。
教師:(出示“巨人”的大嘴巴)“巨人”的嘴巴好大呀,今天“巨人”要邀請跳跳糖到它的大嘴巴里做游戲,一定很好玩。
1.教師帶領幼兒在巨人的“大嘴巴”(事先已經畫好一個圓圈)周圍站好。跳跳糖先在什么地方跳舞?什么時候要進入大嘴巴呢?什么時候要跳出大嘴巴呢?那么跳跳糖什么時候跳進大嘴巴里?什么時候不見的呢?是在歌曲的前面還是后面呢?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2.跳跳糖跳進嘴巴時怎樣用身動作表示呢?
3.跳跳糖跳出嘴巴不見時怎樣用身動作表示呢?
4.教師和部分幼兒示范游戲的玩法。注意提醒幼兒要用自己創造的動表現跳跳糖跳舞的姿態。并要聽清音樂中跳跳糖什么時候跳進或跳出大嘴巴?
5.幼兒游戲。一部分幼兒扮演跳跳糖,其余的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表示大嘴巴拍手唱歌,然后交換。
活動延伸:
1.將磁帶和胸飾投放在表演區供幼兒自由表演。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會跳舞的跳跳糖。
資料附錄:
會跳舞的跳跳糖
1=C 2/4
活潑、神氣地
5 5 5 3 | 5 5 5 6 |1 6 5 3 |5 5 3 0 |
跳跳 糖呀 跳跳 糖, 跳到 嘴里 甜又 香。
3 3 3 0 | 5 5 5 0 | 6 6 6 0 |2 2 2 0|
跳呀 跳, 跳呀 跳, 跳呀 跳, 跳呀 跳。
5 6 5 6 5 6 5 6 |6 5 3 0|
跳來 跳 去 跳 來 跳 去 真 好 看,
5 6 5 6 5 6 5 6 | 6 5 1 0 |6 5 1—||
跳 來 跳 去 跳 來 跳 去 不見 了, 不見 了。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感興趣的“吃”入手,以跳跳糖為主要內容,創設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激發幼兒大膽想像,用多種跳的形式表現出跳跳糖跳的樣子,充分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在老師的激發下多數幼兒思維活躍表現出了多種跳的形式,小腳的'出現、跳跳糖娃娃的獎勵使幼兒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活動場面用音樂調控的較好,活動環節的設置較自然,但整個活動幼兒跳的過多,過渡即緩沖不夠,因此,幼兒感到累,由于經驗的欠缺活動中突略了小節的外理,沒有抓住很好的教育契機,因為是體育游戲活動前后都應有充分的準備活動,而本節課也有但沒有活動開,通過此次活動使我明白了,作為老師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將幼兒放在眼里,不僅要關注到全體,更要注意到每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