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家園
展示講解幼兒自己所認識的動物圖片及動物小制作。
觀察記錄
你見過哪些動物?幼兒說得最多的便是狗、貓、雞、鴨、魚等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狼、老虎、猴子、獅子等電視及動物園所常見的動物。于是我便發動家長一起搜集,家長把他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動物圖片全部搜集起來給幼兒,講給幼兒聽,幼兒再來講給全班幼兒聽。
陸一帆帶來了一本媽媽從網上下載的動物圖片,一來園就把這本動物圖片舉起來給小朋友看,得意地說:“這里面的動物我全部認識。”好多幼兒趕緊圍過來,“給我看看,給我看看。”于是陸一帆找個位置坐下來介紹給小朋友看。旁邊幼兒不時地問著:“這是什么動物?那是什么動物?”有時還會發出:“看,這只動物好怕。”“這是蜥蜴,有什么好怕的。”陸一帆一本正經地回答,完全象個小大人。這時一個小朋友指著一幅圖片問:“這是什么動物啊?”“這個這個。”陸一帆抓抓頭發回答不出來了,不好意思地轉過頭看著我。說實話,對于這是什么動物我也說不上來,我只好說:“對不起,老師也不知道是什么動物,等會我們一起來問問其他小朋友好嗎?”孩子們點點頭繼續往下看。
朱奕洲帶來了媽媽從新華書店買來的帶有漢字并注上拼音的動物書。“媽媽說這些動物全部生活在海洋里。”
錢宇蕊帶來了和奶奶一起制作的動物書。說:“這是我和奶奶一起從書上找出來的。”
在討論的過程中,幼兒不時地會對各種各樣動物身上的某一特征產生疑問,如:豬的尾巴又細又長,松鼠的尾巴怎么這么大?對動物的好壞也產生了興趣,如:大灰狼大老虎是壞的,小白兔是好的;老鼠是壞的,小貓小狗是好的等等,憑自己的印象進行好壞的評價。對“動物的家”在哪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如:魚的家在水里、小鳥的家在天空中等。
活動評價
孩子們帶來了平時常見和不常見、認識和不認識的動物圖片,擴充了他們的知識面,我又把平時工作中收藏積累的一些動物圖片也介紹給了幼兒。針對幼兒提出的各類問題將帶領他們一起探索一起解決。教師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不是高高在上,尊重每個幼兒,把他們作為一個有思維能力的、發展的個體來看待,同時也把他們列為可供自己學習的對象。使幼兒感覺到老師和自己是平等的,也有不懂的地方,從而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
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是幼兒園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通過本次活動,我也深切地感覺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與便利性。家長先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給幼兒,幼兒再講給老師與小朋友聽,孩子們很感興趣,而且對這些幼兒來說也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探索活動:神奇各異的動物尾巴
活動目標知道動物尾巴的功能。
活動過程
觀察記錄
“動物的尾巴長得一樣嗎?”“不一樣。”大家一起回答。
“你們知道動物的尾巴有什么奇特的本領嗎?”
蔣君汝:“爸爸說小猴子的尾巴能卷住樹枝,這樣就不會從樹上掉下來了。”(事先已請家長帶孩子一起查閱過動物尾巴這方面的資料)
“老師,老師。”項蕓帆不停地邊叫邊舉起小手。“大黃牛的尾巴甩來甩去可以把蚊子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