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家園
黃嘉豪:“小魚的尾巴能游來游去。”
倪琳燁:“小蝌蚪也有尾巴,也能游來游去。”
“是的,動物的尾巴還能起到平衡的功能,象小燕子的尾巴在空中飛時還能掌握方向呢。”對他們的回答我進行肯定并及時鼓勵表揚他們。
活動評價
通過活動,幼兒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我也發現,只要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孩子們的發現是無窮的,他們想到的問題老師有的都想不到。所以老師應該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去獲得知識,積累經驗,此時教師是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支持者和學習伙伴。幼兒只有在親自實踐中去探索去發現,才能對獲得的知道掌握扎實。
綜合活動:動物家園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的生長過程、生活習性,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2、培養幼兒關注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感。
3、在認識紅色、黃色的基礎上,大膽嘗試,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你知道這些動物的家在哪里嗎?
2、討論:小動物遇到壞人怎么辦?
3、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動物?
4、和小動物做游戲,幫助動物找家。
觀察記錄
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很濃厚,交流也很熱烈。
生活在陸地上的有哪些動物?“小雞”“小鴨”“小貓”“小狗”┅┅
生活在水里的有哪些動物?小魚、螃蟹、蝦┅┅
生活在山里的有哪些動物?老虎、獼猴、獅子┅┅
┅┅
幼兒爭搶著回答。
小動物遇到兇險時怎么辦?
把門關得緊緊的、不要離開媽媽、用搶把大灰狼打死、趕快躲起來┅┅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動物?
小動物藏起來,用涂刷的方法把小動物找出來并送它們回家。
活動評價
在本活動中,我采用了設疑操作法:這種方法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提供給幼兒豐富的操作材料,設下疑問,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觀察科學現象,學習、體驗探究科學的方法,發現科學道理。驚險法:這種方法扣人心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魔術法:這種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出示一張白紙,在幼兒確認紙上什么也沒有后,用刷子蘸顏料一刷,奇跡出現了,畫面上呈現出一只可愛的小兔。幼兒十分驚訝:“哇,老師會變魔術”,興趣油然而生。這時,老師神秘地說:"這個小魔術很簡單,每個小朋友都會變,不信你們自己試試"。幼兒都躍躍欲試,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培養了幼兒的探究精神。因此幼兒在
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愉悅的情緒,帶著好奇進行操作。
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關注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感。從小讓他們初步了解動物與人的關系。
“動物家園”的方案教學進行了一個月時間,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對不懂、不清楚的地方敢于提問,可見這個方案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不僅是幼兒走上科學之路的誘因,并且也是促使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主要動機。幼兒在認識某種事物時,往往觀察、考慮得不全面,有的是片面的。因此,在幼兒活動中,老師要善于觀察,懂得他們的興趣和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而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