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活動:認識等號、不等
中班數學活動:認識等號、不等號活動目標:
1、認識并理解符號“=”、“≠”表示的意義,學習用“=”、“≠”符號表示兩個集合間的數量關系。
2、建立等量觀念。活動準備:1、教具:圓點卡片兩張(數量均為10,其中一張的其中一個圓點為可移動的。);符號“=”、“≠”各一個。2、學具: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感知數量。出示圖一、圖二,引導幼兒目測數群。
師:卡片上有什么?它們一樣多嗎?你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多的呢?(都是10個圓點)
2、認識“=”。
師:怎么樣讓別人一看就知道紅圓點和綠圓點一樣多呢?
①教師出示等號,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個符號是什么樣的?
師小結: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間距離一樣寬。
②師:誰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號)
③師:等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小結:等號就表示一樣多、相等的意思。
④師:現在朱老師把等號放在紅圓點和綠圓點的中間,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小結:10個紅圓點和10個綠圓點一樣多。
⑤師:這個式子怎么讀呢?
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念:10個紅圓點等于10個綠圓點。
3、認識“≠”。
①教師去掉一個綠色的圓點,幼兒觀察。
師:現在還能用等號嗎?為什么不能?
師小結:不一樣多,9個綠圓點不等于10個紅圓點。
師:不一樣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
②教師出示不等號,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不等號,它和等號有什么不一樣?(多了一條斜線)
③師:不等號放在這兒表示什么意思?
師小結:10個紅圓點和9個綠圓點不一樣多。
④師:那現在這個式子該怎么讀呢?
師小結:10個紅圓點不等于9個綠圓點。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出示“作業題”,理解題目意思。
師:朱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作業紙,請小朋友先看清前后各幾個點子,再想想中間應該填上什么符號。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朋友在數圖形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不能漏掉了一個。
三、活動評價。
請一名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說說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印這一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