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精選15篇)
少數民族 篇1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 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 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 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 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 基本部分
1. 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 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 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 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guī)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 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qū)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
三、 結束部分
1.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
我選擇的是一節(jié)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jié)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復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里,客人說出自己從哪里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征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br><p></p>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出教師小結,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后是復習了新課。最后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了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欲望,培養(yǎng)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chuàng)編的能力,教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
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復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合面,但細節(jié)不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游戲,復習知識,并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jié)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欲望、激發(fā)他們以后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創(chuàng)編舞蹈,培養(yǎng)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鑒賞力。
少數民族 篇2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 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 培養(yǎng)幼兒熱愛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 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 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 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 基本部分
1. 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 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 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 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guī)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 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qū)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
三、 結束部分
1. 培養(yǎng)幼兒熱愛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少數民族 篇3
出處:上海市閔行區(qū)閔行第四幼兒園 作者:楊佩瑤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背景下產生的。在區(qū)角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對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特別感興趣。由此而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少數民族的疑問。為了讓幼兒對少數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動我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把音樂融入到課程中,讓幼兒在感受具民族風格的音樂氛圍中,進一步認識少數民族的服飾、風俗。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萌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2. 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個民族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音樂風格嘗試表演舞蹈。
活動準備
1. 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幼兒已在區(qū)角活動中,對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歌舞及服飾有一定的了解。
2. 自制ppt,錄音機。
3.幼兒與老師自制的少數民族服裝。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播放多媒體課件呈現中國地圖,幼兒各自講述知道的中國地圖知識。
2. 聽各族音樂,辨認他們各自屬于哪個民族,并嘗試找到他們在“大公雞”身上的位置。
二、 了解各民族的風俗、飲食、服飾
1. 放映投影片,探討三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放映投影片,讓幼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各自講述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2、了解傣族服飾與風俗
(1)“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老師扮演小客人,跳著孔雀舞進場)你知道這只小孔雀是從哪里來的嗎?”(小孔雀自己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嗎?你們來說說小孔雀的衣服和我們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傣族的風俗。
三、聽四個民族的音樂創(chuàng)編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來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來跳舞?”
(2)幼兒穿自己喜歡的民族服飾,找到“大公雞”身上自己的家鄉(xiāng)。
(3)幼兒傾聽音樂,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就請穿上這個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少數民族 篇4
活動目標
認識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服裝,感受民族服裝的特點。
嘗試根據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及部分少數民族的名稱。
課件準備:“民族服裝”組圖。
紙面教具:《民族服裝》。
材料準備:彩色筆、黑色勾線筆。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
——哪些是少數民族呢?
小結: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其他民族統(tǒng)稱為少數民族,如苗族、白族、蒙古族等。
出示組圖“民族服裝”,引導幼兒認識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的服裝。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服裝也各有特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出示圖片“民族服裝-苗族”,引導幼兒了解苗族服裝的特點。
——圖片上的服裝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顏色?哪些圖案?
——她還戴著些什么?
——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嗎?
小結:苗族服裝色彩豐富、顏色艷麗,服裝上繡著各種精致的花鳥、花草圖案。苗族女孩在參加盛大的節(jié)日時頭上、耳朵上、脖子上、手腕上還會戴著各種漂亮的銀飾。
2.出示圖片“民族服裝-白族”,引導幼兒了解白族服裝的特點。
——這套服裝是什么樣的?
——顏色看起來怎么樣?有哪些圖案?
——這會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呢?
小結:白族人喜歡白色,服裝圖案、色彩比較簡單。一般白族女孩衣袖上會繡著各種花邊,腰上系著繡花圖案的圍裙,頭上纏著繡花布或彩色毛巾,左邊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
3.出示圖片“民族服裝-彝族”,引導幼兒了解彝族服裝的特點。
——這套服裝又是什么樣的呢?
——有哪些顏色?哪些圖案?
——她還戴著些什么?
——這會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呢?
小結:彝族服裝色彩鮮艷、圖案豐富,衣袖、領口上繡著精美的花邊,領口周圍還會點綴上金器、銀器、珠寶、玉器等,頭上還戴著黑色包頭。
4.出示圖片“民族服裝-蒙古族”,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裝的特點。
——這套服裝是什么樣的?
——他的腰間系著什么?
——這會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呢?
小結:蒙古族生活在草原上,為了方便騎馬,他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蒙古袍。蒙古袍包括長袍、腰帶、飾物和靴子,蒙古族男孩的長袍圖案簡單,色彩簡潔,他們喜歡戴藍色或黑褐色帽子,在腰帶上系上刀子、火鐮等飾物。
發(fā)放紙面教具《民族服裝》及繪畫工具,鼓勵幼兒嘗試根據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進行裝飾。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你喜歡哪一個民族的服裝?為什么?
——試試用筆裝飾出你喜歡的民族服裝。
2.幼兒自主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作品。
——你裝飾的是哪個民族的服裝?
——你用了哪些顏色?畫了什么圖案?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在美術區(qū),投放少數民族服裝的圖片,如維吾爾族、畬族、布依族等,引導幼兒繼續(xù)了解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并嘗試繪畫。
少數民族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維吾爾族,簡單了解他們的服飾、生活環(huán)境和特產。
2、初步感受到維吾爾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向他們的熱情好客的特質學習。
活動準備
課前幼兒向家長了解民族的含義以及自己所屬的民族,幻燈片,葡萄干,舞蹈,手繪中國地圖,雪山、草原和各種特產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維吾爾族的大姐姐
(1)幻燈片展示維吾爾族姑娘圖片,并提問:"圖片里的大姐姐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發(fā)現大姐姐的衣服和帽子的特別之處,并向幼兒介紹這是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大姐姐。
(2)告訴幼兒:今天,這位大姐姐要帶我們看一看美麗的維吾爾族,但是大姐姐告訴我,小朋友們要使用一句咒語"維吾爾族真美麗"。小朋友們每次說完這句咒語,大姐姐就會給我們帶來一張美麗的圖片。
二、通過圖片展示維吾爾族的男女服飾,讓幼兒來進行比較。
第一張圖片是維吾爾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他們都穿著美麗的衣服,請幼兒來找一找,他們的衣服和我們的不同之處。并向幼兒介紹維吾爾族的服飾特點。
三、通過圖片展示維吾爾族的居住環(huán)境
(1)第二張圖片是新疆的雪山和美麗的大草原。請幼兒起來說一說看到了什么,老師向幼兒介紹,維吾爾族的大姐姐就住在這美麗的大草原和雪山旁邊。
(2)第三張圖片是新疆的民居。教師告訴幼兒,今天大姐姐要請我們到她的家里做客,我們來看一看大姐姐家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回答看到的房子和我們住的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房子的屋頂是平的,并且告訴幼兒平房頂的原因是為了儲存雨水,防風沙。
(3)第四張圖片是維吾爾族人圍著火爐吃西瓜。先提問:夏天,我們最喜歡吃什么水果?帶幼兒看一看維吾爾族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吃西瓜的。引導幼兒發(fā)現維吾爾族的人穿著冬衣圍在火爐前吃我們夏季才吃的西瓜。向幼兒介紹幼兒,新疆由于氣候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溫差非常大。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
四、通過音樂和維吾爾族的特產,引導幼兒感受到維吾爾族叔叔阿姨的熱情好客。
(1)播放一段音樂,告訴幼兒這是維吾爾族的叔叔阿姨為了歡迎我們的小朋友去做客特別演奏的。問一問幼兒聽完音樂有什么感覺?引導他們說出高興,快樂等。
(2)請幼兒品嘗維吾爾族叔叔阿姨給我們準備的葡萄干。另外再介紹幾個特產,并且告訴幼兒下次大姐姐還要請小朋友們吃其他的好東西。問一問幼兒感覺維吾爾族的叔叔阿姨和大姐姐對我們怎么樣?在此向幼兒強調熱情好客這個詞。
(3)最后再次強調:維吾爾族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都非常熱情好客,我們小朋友要像他們學習,也要好好招待我們的小客人。
五、通過舞蹈,加深幼兒對維吾爾族的印象。
請出維吾爾族的大姐姐,請大姐姐來向幼兒介紹新疆舞蹈,并且教幼兒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通過手繪地圖的展示,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要團結友愛。
(1)出示中國地圖,先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地圖像什么。最后告訴幼兒中國的地圖像一只大公雞,我們就住在大公雞的雞胸脯上。
(2)請小朋友找出大姐姐住在大公雞的哪里。進行總結,大姐姐就住在大公雞的雞尾巴上,離我們小朋友很遠呢,請幼兒自己來說一說和貼一貼雪山、草原及特產的圖片,加深印象。
(3)介紹圖上有很多大哥哥和大姐姐和我們小朋友都不是一個民族的。舉幾個例子,最后告訴幼兒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雖然和我們小朋友不是一個民族的,但都是祖國媽媽的好寶寶,我們要團結友愛。
七、通過給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制作禮物,表達友愛之情,并且加深對維吾爾族的印象。
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美麗的維吾爾族,還知道了祖國媽媽還有很多好寶寶,所以請小朋友們制作一份禮物送給其他民族的小朋友來介紹維吾爾族。請小朋友們自由創(chuàng)作。(提醒他們可以用橡皮泥做一做哈密瓜、葡萄、烤羊。也可以畫一畫大哥哥大姐姐漂亮的衣服)
少數民族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這個下雨的早上,孩子們的小傘都撐在防盜網上,格式各樣,五顏六色,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兒,也像一個個五彩的蘑菇,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睛,孩子們圍著它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小朋友們談論很多,也很開心,上課音樂響起都不愿意離開。于是,我決定帶他們一起去探索和想象,一起去認識傘。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參與探索活動。
2、能大膽地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有關傘的各種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
3、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和途徑去發(fā)現和了解有關傘的形狀、種類、功用、制作工藝等。
4、加強家園合作,通過親子間的共同制作、收集等活動加強親子交流。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制作材料對傘進行分類;傘的功用。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小雨傘。
2請家長幫助收集不同材料和各種樣式的傘及有關資料和圖片。
3、與傘相似的菇類、荷葉及其他物品的實物和圖片。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調查活動:我們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很多孩子對傘的略知一二,對傘的功能和形狀感興趣,于是我決定從欣賞開始,了解傘的種類、形狀、顏色。
活動二談話:欣賞傘
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傘,充分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活動中幼兒通過細致的觀察、比較,初步了解不同傘的不同特征,對傘的外觀評價較多,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但不夠連貫。
活動三認知活動:傘的種類
摸一摸你們自己帶來的傘,有什么感覺?粗粗的感覺,有繡花的叫“小洋傘”;
滑滑的,尼龍布做的,不吸水叫“尼龍傘”;很光滑,又看得見外面,是用塑料做成的,叫“透明傘”;粗粗的,好像厚厚的紙做成的,叫“油紙傘”這是古時候的人用的,在上面涂了一層蠟防水。
通過觀察比較,孩子們對傘的制作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動四認知活動:大自然中的傘
尋找大自然中像傘的物品,發(fā)散幼兒思維。出示圖片,夏天躲到樹下,大樹就像一把大傘;小花像傘給蝸牛遮雨;荷葉是青蛙的傘;蘑菇是小螞蟻的傘等。
把你們找到的大自然中的傘畫出來。
活動五親子活動:傘的展示會
運用各種材料,幼兒與家長共同思考,制作別致的小傘,制作過程中幼兒與家長互相協作。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他們遇到問題積極用各種方法去解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我們讓幼兒先觀察后動手,這樣孩子的觀察意識增強了。在活動不斷深入的同時,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明顯提高。
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地利用了家長資源,家長們的配合帶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家長也通過活動認識到他們的參與價值。
活動中我力圖讓環(huán)境成為幼兒的老師。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傘和圖片布置在教室中,讓幼兒了解傘的款式、種類;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制作,他們無時不與環(huán)境互動,環(huán)境成為默默無聞的老師。但我也發(fā)現,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探索問題的深度不夠,在探索大自然中的傘時,孩子們對蘑菇感興趣,而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深入研究。這些是我以后的主題活動中應注意的。
少數民族 篇7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 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 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 基本部分
1. 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 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 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 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guī)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 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qū)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
三、 結束部分
1.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
我選擇的是一節(jié)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jié)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復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里,客人說出自己從哪里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征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出教師小結,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后是復習了新課。最后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了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欲望,培養(yǎng)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chuàng)編的能力,教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
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復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合面,但細節(jié)不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游戲,復習知識,并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jié)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欲望、激發(fā)他們以后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創(chuàng)編舞蹈,培養(yǎng)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鑒賞力。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 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 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少數民族 篇8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族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老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guī)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qū)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
三、結束部分
1、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稿】
我選擇的是一節(jié)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jié)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復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里,客人說出自己從哪里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征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后是復習鞏固,通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游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并參與游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復習了新課。最后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了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欲望,培養(yǎng)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chuàng)編的能力,老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復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全面,但細節(jié)不夠突出需要圖片的補充認識。最后在課中游戲時,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游戲,復習知識,并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jié)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欲望、激發(fā)他們以后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后,創(chuàng)編舞蹈,培養(yǎng)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鑒賞力。
少數民族 篇9
1.教師可以從對唐朝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等有關問題的提問,引出唐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這一節(jié)課。也可以這樣設計:歷史上中原地區(qū)的許多統(tǒng)治者與邊疆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通過上述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要學習的新內容。
2.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應作為重點學習的內容。在學習吐蕃人的社會生活狀況的有關內容時,可引導學生通過回憶小學社會課上有關內容或今天藏族的生活情況,以理解吐蕃人的生活內容。在學習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和親的有關內容時,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步輦圖》、大昭寺內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壁畫、大昭寺建筑畫像、小學社會課上提供的藏族民歌、教材中的文成公主傳播中原文化的有關內容等等),讓學生討論如下問題:松贊干布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文成公主為什么受到吐蕃人乃至藏族人民的喜愛?也可以指導學生編演唐蕃和親的歷史劇,以加深理解。
3.唐朝與其他民族也保持著比較友好的關系。在學習唐朝與回紇、南詔等民族交往的有關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比較唐玄宗的冊封政策的相同點,從而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還可以組織學生比較回紇族的服裝、族的都城建筑、南詔的千尋塔等有關內容,從而概括唐朝與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特點,并理解中國歷史上民族友好交流是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交流有利于中華文明的發(fā)展的問題。
少數民族 篇10
一、教育活動目標:
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了解部分少數民族的主要特征,懂得要尊重少數民族。
二、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的內容為《多彩的少數民族》。
三、活動準備
為了服務于目標,我準備了:有關少數民族的PPT、情境表演(藏族舞蹈、蒙古族阿姨介紹、維吾爾族小朋友介紹)、磁帶、錄音機、少數民族記錄卡、彩筆、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服飾。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1.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知道什么是少數民族。
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讓幼兒了解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幾個做客的少數民族娃娃,讓幼兒觀察),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學習的*。
2.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幼兒了解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這三個少數民族的主要特征。
我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坐上飛毯分別到各少數民族地區(qū)去了解各地的生活習慣及服飾特征,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
通過電化教學法,讓幼兒看PPT,教師講解,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進一步仔細觀察,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后是配班老師和幼兒的情境表演,幼兒學習各民族舞蹈,這樣避免了單純的說教,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知識,讓幼兒大致了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培養(yǎng)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表現的能力。
3.懂得要尊重少數民族,我們漢族和少數民族一家親。
在結束部分出示了中國大地圖,讓幼兒知道了今天認識的這三個少數民族在我國的什么地方,了解在全國還有好多少數民族,我們要尊重他們,我們都是一家人。這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最后采用記錄的方式了解幼兒完成目標情況,檢驗了活動效果,讓幼兒感受到了“團結”、“歡樂”的氛圍,活動達到了延伸。
五、活動效果
社會活動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在活動設計上幼兒全方位、立體式地了解各個民族的特點,培養(yǎng)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鑒賞力,充分感受美、欣賞美,課堂氣氛活躍,避免了社會活動中單一的說教,老師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教具能夠吸引幼兒,目標完成很好。另外,以記錄的形式檢驗活動效果,更直觀、更有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今后可在其他活動中繼續(xù)使用。
少數民族 篇11
作者:杜駿美 (上海青村幼兒園)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2.感受少數民族的風情,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前期經驗、調查表、ppt等
活動過程:
一、講講知道的少數民族
價值取向:回憶已有的經驗,引出內容。
1.教師:最近我們正在研究一些少數民族,誰知道什么叫少數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請你們用好聽的、有節(jié)奏的聲音說說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的名字。(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聽的節(jié)奏說,那么用什么樣的節(jié)奏呢,最好你先預設一個節(jié)奏,比如老師先有節(jié)奏的說一說?)
2.出示地圖(地圖上標有代表56個民族標志):剛才小朋友說了好多少數民族,看,它們就分布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說道到,你們看,還有 (讓幼兒簡單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數民族
3.這么多的少數民族,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嗎?(用數字表示出來)
總結:哇!祖國真大啊,原來我們一共有56個民族了,每個民族都有它們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特色,藏著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價值取向:通過相互學習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三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教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自由組隊重點調查了幾個少數民族,今天請你們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輕輕的商量下派個代表上來介紹。(把幼兒的調查貼在黑板上,每個隊從少數民族的吃,穿,住,運動四方面介紹)。
1.第一組幼兒代表介紹:維吾爾族
①幼兒介紹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教師:你今天介紹的是什么族?(維吾爾族)你可以從這個地圖上找出它的位置嗎?(在地圖上維吾爾族的旁邊插上小紅旗,幼兒介紹)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教師:剛才這個隊的小朋友介紹了許多關于維吾爾族的知識,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或者有什么還想要了解的?(幼兒之間互相提問,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教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維吾爾族的介紹,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ppt)
服裝:式樣寬松、灑脫,色彩對比強烈
維吾爾族的姑娘-:維吾爾族姑娘以長發(fā)為美,婚前梳十幾條細發(fā)辮,婚后一般改梳兩條長辮
維吾爾族的花帽:是維吾爾族美麗的標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綾,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動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紋是四邊對稱的。
1 2 3 下一頁
舞蹈: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長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單膝著地,會聳肩膀,女孩子會圍著男孩子跳舞。
這里老師要引導幼兒邊看邊觀察,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和提問穿插的方法和幼兒產生互動
教師:讓我們帶上四楞帽子,一起來跳一段維吾爾族舞蹈吧。(播放音樂背景,教師領舞,幼兒學一些基本的動作)
特產:維吾爾族不僅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還被成為“水果之鄉(xiāng)”呢,知道為什么叫它水果之鄉(xiāng)嗎?(產葡萄)維吾爾族是我們中國的最大面積的葡萄生產基地,除了葡萄你們還知道有那些嗎?(哈密瓜,巴丹木,無花果,葡萄 香梨)。
2.第二組幼兒代表介紹:蒙古族(找一找地圖上在哪里插上紅旗)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ppt)
教師:來看看老師準備的蒙古族的資料
服裝: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男子腰帶上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女子用紅,藍色手帕纏頭(回憶比較一下和維吾爾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樣)
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里面的內飾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還有獻哈達,敬酒,敬茶等風俗習慣,(最老愛幼、老師介紹禮貌用語,幼兒學)
勒勒車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它輕便宜騎。
蒙古人有草原馬背上的民族的稱號(跟音樂學騎馬的動作)
蒙古族是一個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著蒙古部族。
看的時候和剛才一樣提問和講解和幼兒產生互動
3.第三組幼兒代表介紹:藏族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服裝:寬腰,長袖,大襟。冬天長袖長袍,夏天穿無袖長袍,腰前系一塊彩色的花紋圍裙。(剛才看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們覺得少數民族的衣服都有一個什么特點)
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誰知道為什么?(因為有個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采花節(jié):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是藏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采花節(jié)。傳說,很久以前藏族的人們以采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采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采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節(jié)。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西藏特產酥油茶
出示哈達這是什么?為什么哈達是雪白的?為什么要獻哈達?學習獻哈達的動作)
藏族同胞特別喜歡哈達,把它看做是最珍貴的禮物,每次有喜慶之事,遠客來臨,或遠行送別都要以獻哈達以表敬意。獻哈達也有他們的禮節(jié),是這樣獻的,教師演示。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還有哪個民族也獻哈達的?(蒙古)那今天我們也來體驗一下他們的風俗,把最珍貴的禮物和祝福去送給遠道而來的客人老師,獻哈達的時候送上你的祝福話。(背景音樂,送哈達)
三、結束部分
價值取向: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民族風情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這3個民族的知識,了解了他們的不同風俗習慣及特點,除了這3個你還了解其他的民族嗎?(抽2個簡單介紹,表揚幼兒勇敢)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諸多民族風俗節(jié)日的多媒體,邊看教師簡單的說明)
2.小結:這些少數民族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教師:讓我們一起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跳我們的民族集體舞吧!
上一頁 1 2 3
少數民族 篇12
【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本土環(huán)境因素,幼兒所在的居住地就是蒙古族自治縣,幼兒已經對少數民族有了淺顯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養(yǎng)幼兒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是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彩的民族”系列活動從展現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角度,通過認知探索活動、社會活動、親子實踐活動等不同的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各民族文化在幼兒眼中具體而生動起來,從而幫助中班幼兒更好地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進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多民族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維吾爾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飾、風俗習慣等,知道他們是少數民族。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團結少數民族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了解少數民族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特色。
教學難點:能通過各民族的主要風俗習慣和特色辨認不同的少數民族。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請幼兒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質準備:flash課件、課件、《愛我中華》磁帶、少數民族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讓我們隨旅游團一起坐飛機去旅游好嗎?(課件出示飛機飛行,幼兒同時動作飛機飛行狀)來到了新疆的上空,飛機慢慢降落,大家下飛機,輕輕地坐下。(出示中國地圖畫面課件。)切換展開。
(一)認識維吾爾族。
1.(一組幼兒戴維吾爾族帽。)大家好:我是維吾爾族的導游,歡迎大家到新疆來觀光旅游。
2.演示課件:
(1)你們了解維吾爾族,了解新疆嗎?
(2)他們在干什么?(跳舞。維吾爾族喜歡跳舞,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3)維吾爾族穿什么樣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長裙、男的穿對襟長袍。)
(4)新疆有什么特產?(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維吾爾族人在干什么?他們有哪些生活習慣?(彈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維吾爾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聽說我們來旅游他們正跳舞歡迎我們呢!我們一起去參加吧。(大家一起學跳新疆舞蹈。)豐富詞匯:亞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結束了,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二)認識蒙古族
大家坐飛機微閉雙眼來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幼兒睜眼做驚訝狀,這么熱鬧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節(jié))
2.演示課件。
(1)他們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馬頭琴、跳舞、祭敖包,舉行民俗婚禮,
(2)蒙古族穿什么樣的衣服?(頭上扎頭巾、穿斜襟長袍、靴子、扎腰帶)(3)他們在講什么?(講蒙語)指名蒙古族幼兒用蒙語和大家問候。
3.大家想對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嗎?請同學們隨大屏幕去內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關于蒙古族的知識。
(在觀看屏幕同時認真傾聽導游介紹講解。)
(1)蒙古有什么特產?(羊毛、棉花、織成的毛巾、圍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馬)
(3)蒙古人不但牧馬牧羊,他們還喜歡一項運動,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摔跤)
4.小朋友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對自己的民族和家鄉(xiāng)做了了解,你們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嗎?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剛才我們認識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比一比,“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歡干什么?”(跳舞)我們中國有許多民族都是喜歡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優(yōu)美。
(三)拓展延伸
1.你們是什么民族的?(漢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
豐富: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較少,這些人口較少的民族叫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都是少數民族。
2.你們還聽說過那些民族?
接下來讓我們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參觀民族村(放課件)教師講解。
(1)介紹傣族、苗族、彝族。他們的服裝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帶銀飾。
4.參觀民族娃娃展廳
(1)你喜歡哪個民族娃娃?為什么?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四)結束
小導游:我們?yōu)橛慰蜏蕚淞嗽S多民族頭飾,請大家自己選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樂《愛我中華》)現在我們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讓我們伴著歡快的樂曲團結起來,跳一支團結舞。
少數民族 篇13
一、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少數民族的了解,知道有關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等知識,有尊敬少數民族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二、活動重點:
能運用語言大膽地說出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
三、活動流程:
師生交流——幼兒競賽。
四、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
師:聽說你們知道很多關于少數民族的事情,你們愿意去考考他們嗎?(幼兒和老師交流。)
要求:大膽地考問老師。
(二)幼兒競賽。
師:剛才你們考了老師很多問題,現在老師也要考考你們。
1、搶答題。
(1)云南地區(qū)有多少少數民族?
(2)哪個少數民族喜歡吃手抓飯?
(3)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jié)叫什么民族?
要求:誰先搶到板誰回答。
2、必答題。
要求:每人抽取一張紙,每組輪流回答。
(三)結束評價。
少數民族 篇1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民族服裝,感受服飾的民族特點。
2、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民族服裝展并記錄。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各民族的服裝、服飾若干。
2、提供搭展臺的各種材料:如桌布、桌子、積木、展板、回形針、圖釘等。
3、記錄紙、筆。
4、民族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感受民族服飾的特點。
——請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活動室里的各種民族服飾是哪些少數民族穿戴的。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服飾。
——引導幼兒談談民族服裝、服飾之間的異同之處。
2、討論布置民族服飾展。
——討論:大家?guī)淼倪@些民族服飾怎樣在活動室里擺放?
——布置“民族服飾展覽”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哪些材料?大家如何分工合作?
——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請幼兒進行準備和布置工作。
3、動手布置并記錄。
——引導幼兒自由結伴成一組,商量確定自己小組布置展覽的分類標準,然后進行布置。
——各組介紹自己的布置成果。
——鼓勵幼兒將本組的布置設計、擺放標準大膽地記錄下來。
4、變換布置并記錄。
——鼓勵幼兒嘗試其他不同的布置方法并記錄。
——在幼兒變換布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相互協商、統(tǒng)一意見后再進行操作活動。
——展示布置記錄的結果,相互學習同伴的不同策略。
5、體驗民族服飾的美麗。
——請幼兒每人在展覽會上選擇一件服飾自行穿戴,聽音樂跳舞。
少數民族 篇15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 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 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 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 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 基本部分
1. 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 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 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 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guī)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 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qū)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
三、 結束部分
1.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