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學設計(通用2篇)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以及意義
(2)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
(3)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標
(1)能夠從古典史籍、歷史史實和現實生活中,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體會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
(2)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使學生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懂得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使之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二、教學設計思想
1、教育理念:體驗性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教學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實踐也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才能內化。”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陶冶性情,升華人格,發展能力,提高覺悟是初中思品課新課程標準反復強調的基本理念。這也是本課的教育理念。
2、教學原則:靈活運用教材,因時因地制宜
3、教學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和體驗法,情境教學法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中華民族》。
教師設疑:你認為“中華民族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中華民族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中華民族在面臨種種巨大的困難,從不退縮,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同學們對我們的民族精神又了解多少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學習第二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講授新課:
一、小組協作,自主學習(10分鐘)
把學生分成8小組,每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時間10分鐘,根據問題提示,邊學習邊討論,問題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國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有著什么樣的時代特點?
4、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體現?
6、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該怎么做?
二、課堂討論,解答疑問(5分鐘)
宣布小組進入競賽狀態,以搶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以自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在邀請不同學生回答問題的注意引導和歸納知識要點,初步完成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三、案例分析,體驗教學情感目標
案例一:魯迅話:見課文p68 (5分鐘)
你認為“中國的脊粱”是什么?請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歸納出答案。在舉例說明中,可引導幫助學生用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的事跡來加以說明)
案例二:戴望舒詩:見課文p68-69 (8分鐘)
這首詩描繪了當時一幅怎樣的歷史畫卷?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問題解決后可以請同學進行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朗讀等形式,創設情境來讓學生體驗愛國的情操)
案例三:毛澤東話:見課文p70 (8分鐘)
1、請用自己的語言解讀毛澤東的這段話。
2、你能說說長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嗎?
(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3、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收集來的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中的感人圖片及資料,讓學生感受并表述抗震救災精神,通過情境來體驗情感教學目標)
案例四: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5分鐘)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歸納出答案。(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歸納中要注重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內容。我們要不斷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有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并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三)、課堂小結及鞏固
1、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懂得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以及偉大作用,更應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為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做貢獻。
2、練習鞏固:完成配套練習冊的練習(時間根據當場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定,計劃4分鐘,有時間就當場完成,沒時間的話做課后練習用)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2.認識到我們的責任之一是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能力目標
1.能夠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對于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2.從古典史籍和現實生活中,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
3.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體會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
4.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中華民族精神對于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認識到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理解深刻中華民族精神的涵義。
教學方法
討論法、活動探究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中國文化對社會注意現代化建設的影響,那么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民族精神。
第二框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板書)
一、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板書)
活動一:中國的脊梁
活動目的:體會民族精神對于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強大作用,認識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氣節、有志氣、艱苦奮斗的偉大民族。
活動過程:閱讀教材p68的“中國的脊梁”這段話。
思考:“中國的脊梁”是什么?用具體人物或事件加以說明。
[學生]略
[教師]我們先看一寫魯迅寫這段話的背景:“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一些人散布對抗日前途悲觀的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為了批駁這種錯誤論調,鼓舞民族自尊心,魯迅先生寫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所提到的“中國的脊梁”,就是那些體現民族精神和氣節、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貢獻自己的一切的人們。“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一段話蘊含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到孔子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東林書院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閃耀著民族精神的光芒。這種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精神動力。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脊梁”是什么?
當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時候,那些不甘屈服、奮起反抗的人們,是民族的脊梁;
為保衛祖國的安全,無數遠離自己的父母而守衛在祖國邊陲的解放軍戰士,是民族的脊梁;
為了振興祖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是民族的脊梁;
堅守自己的崗位,奮力拼搏的千百萬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萬萬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父老鄉親們,是民族的脊梁……
教師小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個民族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動二:“我用殘損的手掌”
活動目的:意在引導學生溫習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這首詩,感悟蘊含在其中的愛國主義情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富于愛國主義傳統的民族,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活動過程:閱讀戴望舒的詩“我用殘損的手掌”后,思考這首詩描述了當時一幅怎樣的歷史畫卷?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學生]略
[教師]當時,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了東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開始了英勇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在抗擊日本侵略者這一共同的目標下,國共兩黨于1938年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各階層的人們紛紛投入抗日救亡的滾滾洪流中。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無數優秀中華兒女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獄。在敵人的監獄中,中華兒女堅貞不屈,與敵人進行各種各樣的斗爭。所有的抗爭與斗爭都與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真摯熱愛之情是分不開的。這種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凝聚成無數激勵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歌曲,凝聚成無數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
戴望舒所寫的《我用殘損的手掌》一詩既是中華兒女對祖國那一份不可替代的深厚感情的集中體現,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精神的結晶。
教師小結: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一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活動三:填表,感受中華民族精神。
活動目的:讓學生結合名言警句和歷史典故從加深對“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這四個方面的理解。
活動過程:
名言警句 歷史典故
團結統一 “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鄭成功收復臺灣
愛好和平 “和為貴”、“與人為善” ……
勤勞勇敢 …… 愚公移山
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學生]略
[教師]“愛好和平”對應的歷史典故是“張騫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等”
“勤勞勇敢”對應的名言警句是“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君子以儉德辟難”,“率義之為勇”,“見義不為,無勇也”,“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勇者不懼”,“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自強不息”對應的歷史典故是“屈原放逐而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司馬遷忍辱著《史記》等”
教師小結:中華民族曾歷經無數考驗,面臨種種巨大的災難,包括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但是,他們都沒有動搖中華民族戰勝困難的意志和信心。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屈服過、沉淪過,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活動四:飛奪瀘定橋
活動目的:意在通過引導學生了解長征途中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最終取得勝利的英雄事跡,感悟體現在其中的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活動過程:閱讀教材p70的“飛奪瀘定橋”思考
(1)請用自己的語言解讀毛澤東的這段話。
(2)你能說說長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教師]關于這段話的理解,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對,它就是體現了一種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一種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教師小結: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體現了共產黨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后所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
二、民族精神我傳承(板書)
活動五:
活動目的:意在讓學生體會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既體現在祖國面臨危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更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榮譽,不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等,都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體現。
活動過程:看教材p71的情景,思考并回答問題。
當雄壯的國歌奏響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略
[教師]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歷史使命,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大大增強。這些精神素質既使中華民族精神的蘊涵更加豐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活動六:
活動目的:意在讓學生加深理解民族精神。
活動過程:在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我們可以說:要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正確面對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思考:結合上述其中一點,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學生]略
[教師]“要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只有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才能明確傳統文化中哪些是應該拋棄的,哪些是應該繼承的,應該從哪些方面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經過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淀,中華民族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燦爛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寶庫,孕育了極富生命力的優良傳統。只有從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優良傳統中吸取營養,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傳。
“要正確面對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綿延不絕,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中華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我們既不能因為它帶來機遇而喪失警惕,更不能因為它帶來挑戰而畏縮不前。任何強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從溫室里培養出來的,而是在風雨中經受磨煉而不斷發展的。只有大膽地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長處,中華民族精神才能不斷發揚光大。
教師小結: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