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小學語文課程銜接的研究
(四)課程評價多元化
1.強調兒童語文學習情感態度領域的發展。
兒童對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將是幼兒園和小學語文課程評價的重心。評價應關注兒童是否喜歡口語交際、識字、閱讀和寫話,是否具有積極主動參與聽說讀寫活動的愿望,是否喜愛故事、兒歌、寓言、童話等文學作品,是否愛護書籍,是否樂意傾聽別人表達自己,是否具有表達自己見聞和感受的自信心,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分享,并有興趣共同交流與討論。
2.關注兒童學習語文的方法與過程。
加強形成性評價,關注兒童語文學習的過程,觀察兒童能否逐步積累詞匯,并能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加以恰當的運用,能否在識字、閱讀中層開想像,獲得美感等。終結性評價中不僅關注兒童是否掌握了基礎的語文知識,是否具備了基本的語用能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兒童是否掌握了簡單的語文學習方法,如借助圖畫閱讀,借助拼音閱讀以及朗讀、誦讀、默讀等基本的閱讀技能。
3.采用持續評價方式。
可通過建立成長檔案袋,記錄兒童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軼事,讓兒童、教師和家長都能有發現者的眼光,及時捕捉到兒童語文學習中的細微進步,幫助兒童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對兒童語文學習的結果評價應多采用定性描述評價方式,結合具有代表性的事實,多使用表揚、鼓勵的語言,加強正面引導,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促進功能。
三、幼兒園與小學語文課程銜接應注意的問題
(一)應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與溝通,促進兩者雙向靠攏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必將為兒童進入小學接受正規的語文學習做好;隹備,而小學語文教育也必須在兒童原有語文經驗和能力基礎之上開展,因此,加強兩者的聯系與溝通十分重要,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才能促使兩者雙向靠攏,真正實現銜接。幼兒園必須充分了解兒童進入小學后所要面對的語文學習任務與要求,以及學習方式和環境的改變,有針對性地做好入學準備工作,如在培養兒童前閱讀、前書寫技能的同時可順便告知其入學后要開始正規的識字與寫字等學習,可獲得更多的知識,能變得更加聰明等等,甚至有必要專門組織大班下期的兒童參觀小學校園和小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讓兒童不但有能力上的入學;隹備,而且有心理上的期盼和準備,能在進入小學后不陌生、不慌亂,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新生活。小學則應在了解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特點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幫助兒童盡快適應轉變的工作。因此,小學低年級的教師應該深入幼兒園,充分了解自己教育對象現有的發展水平,以確保語文學習任務與要求的略前性,并通過開展辭舊迎新等活動,引導兒童運用語言回憶和分享在幼兒園度過的美好時光,同時感受小學這個新的大家庭親切而友好的氛圍,給兒童的入學生活創造良好的開端。
(二)切實尊重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和個別差異
幼兒園和小學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處于這兩個不同時期的兒童,其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就從以活動為主導的學習進入了正規的課業學習,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讀寫內容是對抽象符號的掌握,但這一時期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只是初步發展,因此,讀寫方面的要求應適度,如過分拔高超出了兒童的接受能力將不利于兒童的發展。書寫對兒童的手眼協調、小肌肉的活動等能力也提出了挑戰,在小學初期學習文字應多認少寫,且不能過分苛求書寫的工整和規范,能激發兒童書寫的興趣和形成書寫的自信最好。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也是非常重要,允許每個兒童按照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學習語文,避免用惟一而統一的標;隹要求和衡量全班兒童的語文學習,重視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化教學,加強個別指導,幫助每個兒童在原有語言水平上得到發展,并采用靈活而多樣的評價方式,始終在語文教育中堅持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