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識字二·自選商場》教學案例及評析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識字二·自選商場》教學案例及評析關鍵字: 教育科研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全球化的社會,以多媒體、網絡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的出現,人們預感到一個新的經濟形態和社會形態悄然興起,開始改變著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現在信息技術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許多國家政府把振興教育作為應對世界形勢發展的基本國策,開展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為此,我國的這一次課程改革可以說是整個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潮流中的一部分,面對整個世界課程改革的大趨勢,針對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的具體情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闡明了課程改革的目標,多年來,語文教育界為提高語文教育效率,在理論方面和實踐領域,作了很大的努力,學術上的探索豐富了語文教育理論,語文教學實踐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確實也不少,在有些地方可以說還是相當嚴重,目前,在小學各科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諸多傾向。其表現為:在教育思想上,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和知識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以教知識為主,把學生當成盛裝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單向灌輸”為主。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多數被教師占據,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造成很大一部分學生厭學情緒,這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全球都在呼喚“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當今時代,語文教學的這種封閉狀態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綜合性的學習必然要進入我們的視野,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來,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層面,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能引起學校教育的深層次變化,也才能真正實現改革的理想,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與“學”的觀念。為此,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這個實驗是極其重要的。
在基礎教育階段,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主要突破口,本文論述分組學習中的自主合作策略,其根本目標就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走出“課內不行課外上,學校不“足”家長補”的應試怪圈。下面從三個方面加以具體的論述。
一、實施依據
首先,我們來明晰一下教學策略的概念。
教學策略,是現代教學論研究的新課題。從70年代末提出這一術語至今,尚無統一的說法。教學策略在我國也有多種解釋,就我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思考、比照而言,我更認同這樣的表述;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景中(在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為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學程序計劃和采取的教學實施措施。這個表述有三個內涵:①教學策略既有觀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可以說是理論(教學思想)與方法(實施措施)的中介。②教學策略從屬于教學設計;③教學策略的制定依據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
1、為什么強調自主?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的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展的主體。“學會發展”的教學思想也時刻提醒我們,21世紀是“終身學習”的世紀,不會自主學習的人將無異于文盲。作為素質教育主陣地的課堂,應該從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播的場所轉變為師生生命活力、生命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的精彩舞臺。作為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一個簡單的知識拷貝過程轉變為學生在接受知識本身的同時體驗了獲得知識的樂趣、學會了獲得知識的方法的過程。只有充分發揮了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才能激發出蓬勃的生命與活力,課堂教學才能得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