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識字二·自選商場》教學案例及評析
2、為什么強調合作?
我們的教育家先賢孔子曾經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又強調:“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說明了彼此切磋琢磨、交換心得,有助于個別學習。現代心理學研究又表明,兒童間的合作互動之所以能促進認知成長,是因為年齡相當的兒童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發展區內互動、增進成長,在合作團體行為中的示范較兒童個人所能表現的更深入。另外,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并且還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以及非認知品質,特別如責任心、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需求。
3、為什么自主、合作并提?
在教學實踐中,我自始至終是將自主與合作并行實施的,這是因為:
⑴ 從學生認知能力來看。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是極為有限的,其認知能力、認知水平都相對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離開了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有些學生會感到手足無措。即使投入了學習,客觀上許多問題靠個體解決存在著困難,此時,合作學習就尤為重要。但同時,若每一個學生均無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將如何合作?即使在某個能力較強的尖子生的組織下形成了“合作”的樣式,但其實質只是由傳統的老師包辦換成個別學生包辦而已,何談既促進團隊發展又促進每一個個體發展的有效高質合作!
⑵ 從學生的心理發展來看。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初期的兒童還較少害羞心理,能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害羞心理呈上升趨勢。但相對而言,學生在小組內、在同伴間,在合作學習的形式過程中,緊張情緒將大為緩解,害羞心理將更容易克服。研究也表明,學生的害羞心理一方面是客觀的年齡特征,另一方面,也來自于失敗的經歷。因此,如果不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一次次的失敗將促使其害羞心理的進一步強化。
⑶ 從課堂教學的效率來看。傳統的課堂教學,也許能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但客觀上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為了一切的學生的”,課堂往往成了老師和個別尖子生的舞臺。而自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擴大參與面,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集體榮譽感的激勵,來自同伴需要你高質量合作的壓力)和主體意識的形成(在小組中,只要自己努力,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就能嘗到成功的樂趣)。
綜上所述,自主與合作并不矛盾,沒有自主的合作不是依賴,就是“拖后腿”,沒有合作的自主,不是盲目,就是根本沒有空間,兩者實質上是辨證統一的關系,可以共同培養和發展。
二、實施方法
1、課前分好學習小組。分好組是實施自主合作教學策略的首要問題。一般我采用異質分組的方法,將學生按性別、知識基礎、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作有機調配。在新授課時分成四人小組,在練習(如背誦、默寫)時分成兩人小組,在表演時靈活分組(本文論及的教學策略也以異質分組形式為載體)但在課外輔導時,則采用同質分組的方法,以利于分層輔導。
2、課中發揮好教師的作用。教師在學生的小組學習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指導學生制訂學習目標(為便于實際操作,我為學生設計了“分組自主合作學習方案表”),補充學習素材,而且要對每一組的學習情況予以恰當的評價和適時的點撥。同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協調好各學習小組間、同一組學生間的關系,控制好整個課堂結構。總的來講,教師應定位于一個總導演的角色。(每一學習小組的組長是具體的執行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