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四、培養孩子樂于助人的精神。
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現代社會的要求。我們的孩子能主動和熟人打招呼、能學會謙讓,家長的心里是不是也有一種很欣慰的感覺呢?因此,我和點點爸爸也從生活點滴中教育點點關心別人。例如:我們常坐公共汽車出門,車上會有熱心人讓位置給我們坐,我們就會有禮貌的謝謝別人;有時我們也會讓座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經過言傳身教,現在,我們坐公交車出門,如果車上只有一個位置,點點是不會主動去坐,總是讓給我們坐,她自己則站在旁邊;如果有老人、孕婦上車,她會主動招呼她們過來,讓位置給她們坐。碰到這樣的事我們都會及時表揚她。平時,我們一起動手干家條,如曬衣服、掃地等等;出門點點還能幫我們提東西,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幫手。我們感到真的很欣慰。
五、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毅力。
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吃苦是一個即將消失的詞。然而必要的困難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時是十分必要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主張對兒童進行痛苦訓練,并說道:“當把快樂、友誼、痛苦和憎恨都根植于兒童的心靈的時候,他們對這些感受的性質固然不明白,但一旦獲得了,就會發現這些都是彼此和諧的。”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必立即出面解決,而應該給孩子自己處理困難的機會。比如說,在點點剛會走的時候,經常出現摔倒,我們并沒有大驚小怪地,又是扶,又是心疼,而是鼓勵她自己站起來;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也要學會不要過早地出現,替孩子去解決問題。要養成讓孩子自己面對、自己解決面臨困難的習慣。所以,我家點點慢慢長成了一個能經受挫折的小女孩。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要成才必須先成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擔任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后,讓我們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