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遠離幼兒園的三種惡行
后來調出監控錄像發現,小壯上輪滑課根本沒有摔跤。
在小壯的故事里,其實虐待和歧視是同時出現的。由于班主任經常說“小壯就是不聽話,不懂事”,很快孩子們也跟著這樣說,而且覺得小壯被老師推搡體罰都是應該的。小壯在班上已經被貼上了標簽,有了這些標簽,班主任更可以肆無忌憚地虐待他,說起來還都是孩子不對。
小壯媽 媽最后選擇了絕不姑息,她堅決要求辭退這名老師,否則就要去教委找說法。幼兒園最終妥協了,雖然沒有解聘,但是把這個老師送到了另外一個分園。這老師私下還打電話給小壯媽 媽求情,但是小壯媽 媽覺得她的行為實在是沒法原諒。她說:“一想到孩子白天被她欺負,回家還要被我罵,我心里就難受極了!”
班主任走了以后,小壯的性格活潑了很多,說話也突然伶俐了起來,去幼兒園也能高高興興進去了。而之前他每天都以驚人的音量和肢體動作,于進園之際嚎啕大哭,努力不進去。可想而知,他之前得到的是多么不愉快的對待。
我經常組織孩子們的集體活動,像韓國圍棋課帶孩子們出去考級,我還主動跟去做義工。以前我總覺得一個人帶孩子都這么累,老師帶那么多孩子脾氣不好也很可以理解。但親身做了幾次臨時老師以后我發現情況是很不同的:再皮的幼兒園孩子,面對老師都不會太過分,與在家面對父母時的情況完全不同。一來是他知道這不是家長,不能討價還價。二來有集體,孩子們天然的好勝心使得他們愿意引起老師的好感。我經常只需說一句“看看誰第一個排隊洗手呀”,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跑去洗手間并主動排好隊。主要累在有時候說話必須比較大聲,因為孩子們太吵了,一高興更是歡呼聲一浪賽過一浪,不提高音量他們什么都聽不見……
小壯的故事告訴我們,當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時,家長一定要先聽聽孩子的說法。如果孩子口齒不清,就更加不要聽信老師的一面之詞。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幼兒能做出什么過分的事情呢?如果老師三番五次表示這孩子不乖需要教訓,那么她很可能就是心虛,在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
第三個故事就是關于威脅。
這是發生在小秧身上的故事,故此我會講的詳細一些。小秧班上有個老師(叫她s老師吧)特別嚴厲,很多家長都跟我吐過槽,很多人說她對孩子動過手。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常常聊天抱怨那老師特別可怕,“簡直像個女鬼”。但我一直覺得厲害不算大錯,也就沒放在心上。
但有陣子小秧開始懼怕上幼兒園,特別是晚上臨睡前,莫名其妙地情緒波動很大。小秧從兩三歲起就非常通情達理,在五六歲時出現這樣的行為倒退,仿佛回到嬰兒時代,很不正常。
我開始關注,并有意識地跟小秧聊聊班里的事情。我發現小秧提到別的老師話都比較多,但提到s老師則會本能的回避。只是在我非常明顯的選擇性提問時才會回答,比如我問:“媽 媽是最厲害的,那s老師跟媽 媽比呢?”
小秧才會說一句:“她比媽 媽還厲害。”
從此我開始有意識地詢問其他的孩子和家長,發現s老師的確有諸多過分行為。體罰,動手,辱罵,歇斯底里等。
有一天,小秧又為了s老師的一個要求嚇得不敢去幼兒園。說起來真是小到不行的一件小事:小秧的手工作業s老師不滿意,讓重做。但家里沒有材料了,第二天就沒帶去,s老師就堵在班門口,沉著臉陰陽怪氣地說:“你就這么空著手來了?”小秧嚇得嚎啕大哭,回家就跟我說:“媽 媽我再也不敢去幼兒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