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遠離幼兒園的三種惡行
第一, 學(xué)會引導(dǎo)孩子談?wù)撚變簣@的情況。
與孩子溝通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必太有針對性地問孩子“老師對你好不好”。沒事可以多和孩子聊天,問問上課的情況,老師戴不戴眼鏡呀,頭發(fā)長還是短呀,班里幾個小朋友呀,你和誰是好朋友呀,你最喜歡什么課呀……通常這種無關(guān)緊要的問題,孩子只要有印象肯定會回答。然后你可以與老師核實這些信息,老師也不會警惕這種毫無威脅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情況,也可以將“我隨時與孩子保持溝通”的信息傳達給老師。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暴力老師下手的對象。
第二, 積極與其他家長和小朋友建立聯(lián)系
家長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接送孩子幾次,多和同班的家長聊一聊,互相留電話,課下相約一起出去玩。這樣不僅是對孩子好,讓孩子課后仍然有小伙伴,同時也能更好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這時候我又要老生常談,選擇附近的幼兒園還是有益的。像小秧的幼兒園,孩子們都住在一個院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很容易就建立起私下的聯(lián)系。幼兒園的一些問題,可以向多個孩子求證。面對多個孩子指認,就是沒有攝像頭,幼兒園也不敢輕易抵賴。
第三, 遇到惡行,主張要堅定且簡單
小事可以跟老師溝通,但一旦觸犯這三條惡行,必須嚴格主張。至少也得讓問題老師不在擔(dān)任本班老師。因為要知道幼兒園不是只有一名老師,惡行一定是有土壤才得以發(fā)生。實際上,很多人在處理事情時,都不過是秉著“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的原則。辭退一個老師是麻煩事,反正挨欺負的不是自己孩子,所以很多園長會先盡量息事寧人,說幾句好話,道個歉,讓事情趕緊過去。
但如果不辭退,家長能惹出更大的麻煩,那么就還是辭退好。在小壯的故事里,家長一句“否則我要去教委討說法”,是幼兒園最終同意換老師的原因。面對即將到來的更大的麻煩,還是解決一個問題老師比較簡單。類似小壯事情其實挺多的,我聽說過的就有給孩子嘴上貼膠條,單獨關(guān)小黑屋之類。最終只要家長堅持,當(dāng)事老師多半是會被辭退的。
有的老師被發(fā)現(xiàn)惡行之后很會裝可憐,做痛改前非狀。但我比較建議家長堅持原則:惡行老師不得再帶我的孩子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你的孩子好不容易鼓足勇氣,把他最恐懼的事情告訴了你。你卻最終選擇再給那人一個機會,第二天那人依舊在班里管理你的孩子。想想看,孩子會有多恐懼?以后還怎么信任你?
更何況,別的老師其實也在冷眼看這一切的結(jié)果。那么你覺得,是該給他們一個“虐待孩子沒事,道個歉就行”的榜樣呢,還是應(yīng)該給他們一個“虐待孩子會被辭退”的范例呢。
三個故事好像有點可怕,但其實大部分孩子沒有遭遇到。所以在本文最后的最后,我還想再次強調(diào),人性沒有那么險惡,這都是低概率事件,有可能發(fā)生在任何幼兒園里,也有可能根本不會發(fā)生。遇上了,解決就好。如果為了低概率事件的擔(dān)憂干脆不送孩子去幼兒園,那也是因噎廢食了。孩子上幼兒園,總體來說還是收獲多。哪怕是不太靠譜的幼兒園,孩子也會在那里度過很多快樂的時光。因為,幼兒園有很多同齡的小伙伴,這是家庭教育無法提供和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