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心得體會
四、執著的堅持。我一直覺得豆豆在家的自我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學校里會自己吃飯,穿鞋,但在家里自己動手的意識就比較薄弱,依賴性較大。可能之前我們的態度給了她誤導,比如,早上時間比較緊張,為了不遲到,我們會幫助她穿衣服、刷牙、洗臉、喂飯,久而久之,豆豆就形成了一種認識,只要我磨蹭著,媽媽、外婆就會幫我的,或者撒個嬌,就可以偷懶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態,近兩個星期,我們家痛下決心,開展嚴格的整治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臉、吃飯都要自己動手,明確告訴她哭、磨蹭、拖延時間都是沒用的,開始幾天,遇到來自外婆那的阻力比較大,一大早就把孩子弄哭外婆舍不得。有一次,吃晚飯,豆豆不肯自己動手吃,我批評得有點嚴厲,最后把她的飯碗拿走了,跟她說,“不吃飯沒關系,等下除了水什么都不能吃,因為你不餓呀,今天晚上你的身體沒吸收到營養,晚上就不會長大了。”后來,爸爸配合地偷了我“藏”起來的飯,陪著豆豆吃完。第二天,外婆告訴我,豆豆說夢話了,說,這是我的,不要拿走我的飯。我當時很心酸,覺得特別對不起她,沒有控制好情緒,或許當時我再克制下,豆豆就被感化了,自己動手了呢。之后我跟豆豆道歉,告訴她,媽媽發脾氣不對,豆豆不喜歡媽媽發脾氣,媽媽也不喜歡豆豆發脾氣,我們以后有事好好說,而且媽媽批評豆豆的時候聲音有點大,聲音大的時候媽媽牙齒都痛了。之后有幾次,我嗓門大點,豆豆都會提醒我,媽媽你批評我的聲音不要那么響,牙齒要痛的。哭笑不得的同時,我也是倍感溫暖的,在我們全家的努力下,一個禮拜后的現在,豆豆基本不會要求我們幫忙了,都會自覺去做,今天早上起床后,豆豆第一次主動提醒我,“媽媽我要刷牙了,幫我準備準備。”付出總有收獲,盡管這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會時不時打擊得我們遍體鱗傷,隨時滋生放棄的念頭,但我相信,奇跡就躲在我們最后的一絲堅持身后。
其實,我們見證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自己再成長的過程,身為爸爸媽媽,我們都有忙碌不完的工作,操心不完的瑣事,在遺憾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是否能想一下,我們曾經也是孩子,當初的我們最渴望什么,或許就能找到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