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是媽 媽塑造的
周末帶孩子出去玩,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幾乎每個孩子身邊都跟著一個背著大包的媽 媽,似乎帶小孩是媽 媽的義務,小孩子是媽 媽一個人的一樣。我們知道只有媽 媽一個人是不可能生孩子的,在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同樣不可或缺,甚至在某些時候,比媽 媽還要重要。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里面,都是媽 媽在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而爸爸都在做他們的大事情。媽 媽們常常抱怨,例如老公不管孩子、老公管不好孩子等等問題,媽 媽們也很矛盾,既想讓老公幫著帶孩子,同時又擔心他們粗心大意把孩子磕著碰著,非常矛盾和糾結。
賺錢養家不等于育兒
在許多家庭中,爸爸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他們每天在外面辛苦奔波,賺錢養家。讓媽 媽可以安心在家帶小孩,同時也給寶寶提供優質的成長和教育環境。在爸爸的心里,他們會認為這是他們育兒的另一種方式,雖然沒有和寶寶進行交流,沒有關注他們的一顰一笑,甚至不曾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特長班,但是他們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也是很重要的。
物質基礎的確重要,爸爸們在外面打拼也的確辛苦,但是育兒不僅僅是提供物質基礎那么簡單,它蘊含很多方面,例如重要的親子交流。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爸爸請假回家,因為家里的孩子都認不出他了!如果爸爸努力賺錢,提供孩子富足的生活,但是孩子對于爸爸很陌生,極少交流,那么這種只是血緣關系,而不是良好的親子關系。
所以,不論爸爸每天在外面多么辛苦,都要抽出來二十分鐘和寶寶進行交流,例如聊天、做游戲,或者是給寶寶講一個睡前故事。讓寶寶感受到爸爸這個角色的存在。因為爸爸的聲音和媽 媽不同,爸爸手臂也更有力度,寶寶或許更喜歡爸爸讀故事,覺得寶寶的懷抱更舒服呢!
有的家庭中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可以讓寶寶每天在固定時間和爸爸打電話或者通過視頻進行聊天,雖然在空間上有距離,但是可以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讓寶寶和爸爸在心靈上沒有距離。
放開手讓爸爸去帶小孩
媽 媽們在一起聊天,都會說自己的老公粗心,帶孩子去一次公園,膝蓋就給磕破了,看的媽 媽好心疼。還有爸爸和孩子做游戲不知深淺,扯著孩子的胳膊上上下下的轉圈,也不怕把孩子弄脫臼了!總之,爸爸帶孩子,媽 媽是一百個不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之前要千叮嚀萬囑咐,似乎他們不是孩子的親爸一樣!如果爸爸真的是有什么閃失,媽 媽會批評教育好久,不依不饒!甚至還會剝奪爸爸帶孩子的權力!
時間久了,爸爸聽得煩,也懶得帶小孩了。自然而然,帶孩子的任務都落在了媽 媽的肩上,媽 媽又開始抱怨老公不管孩子。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磕著碰著都是常見的事,我們不可能把孩子放在棉花堆里養大。當孩子摔倒放聲大哭的時候,當媽 媽的多會感性的走過去安慰孩子,而爸爸可能會視若無睹,孩子自己哭一會發現沒人理睬,自己爬起來,然后沒事人一樣。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沒有覺得特別疼痛,但是媽 媽的過分疼惜放大了孩子的疼痛,讓他們倍感委屈,哭得更大聲。
不如放開手讓爸爸帶孩子,他們的滿不在乎會讓孩子堅強有韌性,長得更健壯。
誰都不是一開始就會帶小孩,媽 媽一樣,爸爸也一樣。所以媽 媽們不能要求爸爸上來就是一個成手,像月嫂一樣業務精湛。媽 媽們要有耐心,給爸爸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并且改正錯誤。
在育兒的路上,誰沒有做過回頭看覺得遺憾或者后悔的事情呢?媽 媽們做過,爸爸們也是普通人,也一樣會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