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秋色 》反思
楓葉卻不知要遜色多少呢。
理解“遜色”。
B 山楂樹上綴滿了一顆顆瑪瑙似的紅果;
出示山楂樹圖,理解“綴滿”。
......
齊讀2、3小節。
4.小結、讀句: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四、拓展。
1.秋天的水果除了課文中講到的蘋果、柿子、香蕉、山楂、葡萄以外,還有很多,你能說出幾種嗎?
(桔子、桂圓、菠蘿、石榴、獼猴桃、棗、梨......)
2.選一種你喜歡的水果向好朋友介紹。
3.交流。
教學設計和反思:
1.本課有10個生字,7個安排在整體感知時集中學習,側重記字形,穿插三種練習形式(用部首說字、組詞;比較字形,找朋友;理解并運用),學后及時加以鞏固。另外三個“固、遜、綴”組成新詞“固然、遜色、綴滿”,側重理解詞義,分別放在語言環境中學習,解決教學的難點之一。
本課生字雖多,但由于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學生不覺吃力。在用“木字旁、草字頭”進行說字、組詞練習時,特別積極。只是“固然”一詞換詞時有一定難度。
2.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我在備課時按四個板塊進行設計:
1)引入、揭題。
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喚醒他們對四季的熱愛,引出課文第一節,通過朗讀、小結,揭示課題。
學生對四季已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鳴,紛紛舉手發言。引出第一節和揭示課題顯得比較自然、順暢。
2)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聽錄音,思考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再運用集體交流的方式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學習7個生字。通過說話練習,捎帶完成課后的連線練習。
感知課文→了解內容→學習生字→說話訓練→完成練習,五個環節絲絲入扣,緊緊相連。這一部分的容量很大,但由于節奏快,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學習課文。
課文2、3小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安排學生分三個層次學習:
① 小組合作,通過找、讀、劃、說,讓學生自己學習。
② 集體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朗讀訓練,理解“遜色、綴滿”的意思,深入感受這幾種瓜果的美麗,激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③ 朗讀2、3小節。
學生喜歡的瓜果不相同,喜歡的理由也不盡相同,各抒己見。
在討論時根據句子出示圖片,用直觀演示的形式使學生較為容易地感受各種瓜果的獨特美麗之處,也讀出了那種喜愛的語氣。
4)拓展。
先讓學生說說秋天還有些什么瓜果,再選擇一種向好朋友介紹,最后集體交流。
這一環節是氣氛最熱烈的。學生愿意說、愛說,說得全面、說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