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情趣 學習有樂趣--“識字四”教學案例
在學寫生字后,我神秘地對他們說:“今天,我們的動物朋友還給大家帶來了禮物呢。它們就藏在頭飾里,你快找找吧!”學生們摘下頭飾,在夾層中找到了一些紙條高興地念了起來:小狗門前汪汪叫、小兔地上蹦蹦跳……我又啟發他們:“學習了《識字4》這首有趣的小兒歌,讀了小動物們送來的課外資料,你有什么想法呢?”學生們有的談了識字收獲,有的談了讀書收獲,有的孩子提出也要學著編幾句兒歌。我就勢說道:“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到課外書中去了解我們的動物朋友吧,把你觀察了解的資料可以畫下來、寫下來,還可以剪下來、貼下來,你要是能編幾句兒歌就更好了。我們做成剪報,再一起交流吧。”短短的40分鐘,就這樣飛一般地過去了。
經驗反思:
本節課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一些先進理念。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新課標中提出要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一年級的學生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具有天真好奇愛玩好動的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本節課采用多種游戲、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和諧。孩子們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本節課我設計了““找頭飾”、“挑名片”、“交朋友”、“打招呼”、“大轉盤”、“照鏡子”、“接火車”、“收禮物”等幾個游戲活動。使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漢字、理解了內容。因這課書的生字多、生字筆畫較多,孩子的記認方法可以采取整體記認法,根據學生記認生字的特點,我設計多種游戲活動使生字反復出現,這樣避免煩瑣的分析,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這也是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學習特點和記憶規律。一回生,二回熟,學生通過反復和生字見面,記認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節課頭飾的運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對學習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課的起始,孩子們戴上頭飾,自然地進入了學習狀態。課中,小組合作讀書,孩子們把自己當作頭飾下的小動物,讀描寫自己的那一句,自然而生動。課終,孩子們從頭飾中找到紙條,對課下的拓展學習起到了引領作用。
二、創設情境,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培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是新課標中一重要的理念。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校中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求知識的方法。”本節課我力爭改變教師是課堂主宰的局面,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的精神,樹立學習的主人翁意識。本節課在識記生字、鞏固識字、朗讀韻文、課外識字、學寫生字、課后延伸等各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徹底改變老師的“全盤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老師和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更多的生字,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是他們的學習伙伴。此時,教師站出來,給他們做了個示范,使他們明白了游戲的任務,知道了游戲的玩法,啟發了思維的靈感,初步習得記認生字的方法。在游戲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還教好朋友怎樣記住自己的名字。他們在記認生字的同時既發展了識字能力,還發展了他們的交際能力、語言能力、合作能力,培養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我以生動有趣、自然和諧的課堂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情緒,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識字,培養學習能力。本課生字“蜻、蜓”的形聲字特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體現了不把學生看成知識的容器,而把他們作為發現的主人。在鞏固識字的環節中,孩子們交流自己的不同的認字方法,既是互相啟迪識記方法,也是多角度鞏固記憶。接著,我們開始了拓展識字的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名字也有“蟲字旁”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互相啟發,說出許多帶有蟲字旁的字。這節課,學生收獲的遠不止書上要求的14個字。這一設計也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
小組合作讀書,由自己設計合作方法,這是將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的,他們不僅讀得正確通順,而且饒有情趣。隨著“小星星”的音樂,配上以課文內容的歌詞,學生邊唱邊跳、興趣盎然。學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動一動、笑一笑中學習了語文,發展了情感,培養了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營造氣氛,讓學生們在探索中享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