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情趣 學習有樂趣--“識字四”教學案例
贊科夫認為:“課堂上應該創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欲、積極地探求知識的心理氣氛。”這種心理氣氛是在開課伊始教師努力營造的一種精神振奮的、生機勃勃的“情調”,更是在融洽的師生交往互動中不斷生成和發展起來的。正如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全程,讓孩子始終處于憤悱的狀態,適時地點撥,熱情地鼓勵,讓每個孩子樂于嘗試,積累成功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生在交流蟲字旁表意這一特點時,有一個孩子產生了動物分類的疑惑,涉及了昆蟲的一些專業知識,引起了課堂上的一番爭論。學生在爭論此問題時表現,成為本節課的一個亮點。老師看著他們臉上的表情時而表示同意,時而表示贊許,時而表示疑惑,時而表示期待……這是學生的思維在碰撞,這是他們的心智在成長!在學生朦朧的意識里,覺得蝌蚪不是昆蟲,但它到底屬于什么類卻不清楚。而有一個小孩通過回想,回憶起了在課外書上讀到過,于是,他大聲地說了出來,老師對這個學生由衷地大加表揚,既是對他知道答案的肯定,更是對他能從課外書中學到知識的褒獎,使他感受到學語文、用語文的成功喜悅。相信其他的孩子會從中受到啟發和感染,課下積極地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能如此,他們的終生將受用無窮。由此,我也激發他們進一步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運用語文的欲望,使他們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