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陽光 時時燦爛
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講風和太陽打賭,看誰能把田邊一位老人身上的棉襖脫下來。風說我先來,立刻,風鼓足了勁兒,地上狂風驟起老人步履艱難,棉襖沒被吹下來,反而更被老人裹得緊緊的。輪到太陽出場了,太陽笑呵呵的,把陽光灑向大地,田邊的老人感到溫暖,輕松地脫下了棉襖。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fā),當我們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時,采用太陽的方法是最有收獲的。在我們的教育中,只要處處陽光、時時燦爛,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處處陽光、時時燦爛,就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要有愛心、關心,多的是鼓勵、表揚、贊揚、肯定,這些就是教育的“陽光”。有了它,學生就能感到溫暖,心理需要能得到滿足,有利于建立自尊和自信,而自尊就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而自信是一個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xiàn)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有了自尊和自信學生能克服困難,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自強不息,成為強者。
在政治課教學中,對同學注重“陽光”效應,課堂內充滿“陽光”,尤其是對沒有信心,不敢發(fā)言的同學,首先讓他讀大標題、讀名人的話,及時給予贊揚、肯定、加分;其次讓他重復書上的重點,及時給予贊揚、肯定、加分;再次讓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評論,及時給予贊揚、肯定、加分。這樣全班沒有不在政治課上不發(fā)言的同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喜歡上政治課。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每一次的贊揚、肯定、加分,刺激學生,滿足了學生的自尊、自信,從而產生學習的遷移。“陽光”必定能溫暖學生的心。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方法,給予每一位學生自尊、自信的“陽光”,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會更加輝煌。所以,哪里有陽光,哪里就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