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合作種種
校首次“走進新課程”教學展示大家談中,老師們對于小組合作的利弊分析,令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雖然當時也心存不少想法,但時由于怯于在大庭廣眾之下大發言論,只好在這里空放馬后炮。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推廣,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重視。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也分外注重凸現學生獨立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且也期待著通過學生自身的思辯統一認識,尋找規律,發現真相。此種教學觀念地轉變突出地表現在課堂種各種形式的合作小組展開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活動。
兩年來步入講臺的經歷,半學期課程改革的摸索,作為一名年青的語文教師,我當然看到了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的長處:它在提倡獨立閱讀,鼓勵有獨到見解,鼓勵有創意地表達,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流,發展合作精神方面有著積極地引導作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某些弊端也引起了我的擔憂并迫切地希望得到指點:
其一: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提的一般都都是跨越性較強的問題。這樣確實為基礎知識牢固、思維敏捷、學習主動性強的那部分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的空間,但那些基礎知識薄弱和反應慢的學生卻不知從何想起、從何說起、從何做起。另一現象是絕大部分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會注意到小組合作中各類程度學生人數的合理搭配,然而以六至七名的小組為例每組至少存在一至兩名學生無法融入討論、交流之中。他們中有的屬于學習品質極低劣者,他們習慣于以逸待勞;也存在部分怯于表達見解的學生,他們往往成為合作中的盲區,然而教師又往往做不到全員兼顧。那些愛發言、愿意表現的孩子、有能力的孩子表現積極,結果就出現了能多學的就學得越多,而那些不能很好參與的也就自然學的越少,結果形成學習的"兩極",班級內的差距越來越大。嚴重時,可能會使得探究式學習流于形式。
其二:為了讓小組合作更富競爭性,更富挑戰性,在匯報結果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安排競賽的形式,而且往往會把若干個題進行平均分配。這時又有一 手的問題出現:一個小組在匯報的時候,另一小組的成員往往無法進行專注地傾聽他人的發言,他們忙于對自已小組的答案進行修正或是進行更充分地準備,于是往往顧此失彼。以教學《皇帝的新裝》教學為例,老師要求選文中的某一個情節稍作準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即興上臺表演,到時同學們還得評一評,哪一組表演得最出色。于是乎,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各小組的果真積極準備起來,然規定的時間一過,絕大部分學生仍沉浸于考慮如何是自己的表演更到位。此時他們對于臺上同學的言行乃至老師的點評必定是充耳不聞,視若無睹。這勢必影響他們對于相關教學內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