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南極風光》教學反思
課文《南極風光》是小學語文S版第七冊第2課。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南極風光奇異而神秘的特點,激勵學生為開發這塊寶地而作好準備。因為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筆優美,于是我在設計教學時,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看看、找找、品品、議議”,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一、能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創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我總是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我更給予鼓勵,讓學生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于質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
二、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勢來優化課堂教學,但相互結合還不夠完美。
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設計本篇課文時,我精心挑選了幾組南極冰雪、動物和南極光的圖片,并巧妙的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當學生看到這些圖片,不由的嘖嘖稱贊時,我倍感欣慰,學生的學習欲望已空前高漲。可這里也有一個不足,那就是原本設計了一個語句的仿寫訓練,出示的時機不對,時間也太短,最主要的是草草了事,沒有反復的強化訓練。學生掌握的程度肯定不夠。
“常思不足而利于行”。每一堂課都會有成功和不足之處,于是課后的反思至關重要。把通過評課所指出的一些問題用文字記錄下來,那對于以后的教學肯定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