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重復 睡前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女兒很熟悉的“老”故事。因為如果講新故事,很可能孩子會因為好奇而睡意全無。其實,兩三歲的孩子也很喜歡重復,這會讓她更有安全感。
簡練 睡前故事可以講得簡練一些。講清楚主要情節就行,減少一些描述性的細節,免得故事時間太長。
參考故事:《七色花》《灰姑娘》
tips
哪些故事不適合做孩子的睡前故事?李雪琴(女兒暢暢,2 歲)
睡前故事除了體現親子互動外,還有一個幫助孩子安眠的作用。下面這幾類故事不適合睡前來講:
超越孩子認知能力的故事。給孩子選故事的首要原則就是“適宜”,即符合孩子的心智發育水平。睡前故事也不例外,“聽不懂”往往成為孩子拒絕聽下去的理由。
暴力恐怖或者帶有強烈訓誡意味的故事。睡前是一段溫馨的時刻,因此,應該避免講述一些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這和大人睡覺前不適宜看恐怖片是一個道理。而訓誡意味的故事,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某個道理而編撰的,可不要把睡前當做孩子反思的時間。
容易讓孩子興奮的故事。我曾經在睡前給暢暢講過《猜猜我有多愛你》,本來已經昏昏欲睡的她,聽到我說“我的手臂能張多開我就有多愛你”,噌的一聲跳起來,在床上使勁把手臂張開,我馬上意識到再說下去她就該做“我能跳多高就有多愛你”了,只能趕緊換了一個故事。
生氣的故事,可以溫柔地講
記得在講《生氣的亞瑟》這個故事時,為了吸引好動的兒子的注意力,我特意模仿著書中亞瑟的表情,齜著牙咧著嘴地用“宇宙震”一樣的聲音念道:“亞瑟開始生氣……非常……非常……生氣!”
本以為兒子會“喜歡”我的生氣,殊不知兒子看到我極度夸張的表情,聽到我恐怖的“生氣聲”,驚慌地扶著我的手臂說:“媽媽,別講了,我害怕。”我這才意識到我的“模仿”嚇壞了他,忙合上書本,抱歉地說:“對不起,媽媽錯了,我不講了。”
后來有一天,當兒子再次拿著《生氣的亞瑟》這本書,讓我講給他聽時,我嘗試著用很平和的語氣,念著:“他氣得好厲害,他的氣化作一片烏云,爆發成閃電、打雷和冰雹。”
這樣的講述,反而讓他沉浸在故事的畫面里。我不必用生氣的表情去畫蛇添足,書中的圖畫早已無聲地告訴他:生氣是可怕的,但是如果怒火一直隱藏在心里不爆發出來那更可怕,往往受傷害的還是自己。溫柔的講述,恰恰與畫面形成對比,讓他在冷靜、祥和的語言氛圍中認識情緒,從而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參考故事:《生氣的亞瑟》
傷感的故事,可以快樂地講 爆料人:姜曉燕(兒子小樹,3 歲)
講死亡、講離別、講單親的故事,一定要很悲傷地講嗎?其實,“悲傷”這個詞,大多數情況下是我們主觀地從書的主題中自我設定的。
仔細看這些貌似悲傷的童書,你會發現其實書中的畫面很陽光、很溫暖;書中的語言也很輕松,即使真的有憂愁,也是淡淡的,仿佛清晨的一縷陽光一般。這些故事,是要幫助孩子從小找到向陽的力量。